不支持Flash
|
|
|
马立诚:商鞅大变魔术记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9日 07:34 经济观察报
马立诚/文 北京学者,评论家 柏杨说,秦国商鞅的变法,是一场最为惊心动魄的魔术。 此话有理。这一场变法可谓惊天动地,中国历史上只此一回。 商鞅的主张太吓人了,他无比激进。激进到什么程度呢?在他那里,“从容易改的地方着手”等等,全是废话。他绝对没有“增量改革”的设计,丝毫没有考虑过“渐进”这个字眼,也不需要论证什么“社会承受力”。商鞅先生要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家庭生活等所有领域全盘出击,一个也不落下,齐头并进,锐意突破,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在上述所有方面,把秦国全盘改变,彻底改变,变出一个你从来不认识的秦国。 如果有谁出来阻挡,对不起,大刑伺候!你跳出来说不好,当然没好果子吃。你如果称赞他的改革,也不行。《史记·商君列传》说,改革进行到某个阶段的时候,有一帮人聚集起来前往京师献辞说好。结果,这些唱赞歌的人全家都发配到边远地区。为什么呢?商鞅说:“唱赞歌也是捣乱!”他要你彻底闭嘴,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说全盘改变,就马上全盘改变,一个字也不许议论,说好说坏都不行。全国所有臣民的责任和义务,就是哑巴一般地沉默执行,而且要全盘彻底。 我们中国人如今也经历了29年改革开放了,见过的世面很多,可是你能想象商鞅这样的改革吗?你吃得消这样的改革吗? 话说也怪,19年的改革,竟然成功。怪不得史学家范文澜说,秦国旧势力比较小,所以商鞅变法成功,这与李悝在魏国、吴起在楚国变法时遇到极大阻碍很不一样。史学家吕思勉则说,“秦国开化较晚,所以风气朴实”,民众比较听话。 不管怎么说,魔术师上台的时候,用一幅宽大的绸子遮住旧的秦国。旧秦国是什么样呢?地处偏远,默默无闻,落后而贫穷,再加上长期内斗,“兵弱而主卑”,就如一个侏儒,不时受到邻居魏国和楚国的欺负,谁都不把它放在眼里。中原各大国谈到秦国的时候,竟称之为“夷狄”!这是蛮荒不开化的同义语,秦国人怎能忍? 19年之后,那幅绸子一抖开,你可要揉揉自己的眼睛了——— 侏儒变成了高大的巨人!一个崭新的秦国,军事实力强大的秦国,出现在战国舞台上。19年,在历史上算起来,可称为一瞬。你说是不是魔术?在这个意义上,称商鞅为魔术师不为过。二 魔术表演常常有两个人,一个是主角,另一个是配角。这次秦国变法的魔术,也有两个人,一个是商鞅,另一个是秦孝公。商鞅名气太大,时常把秦孝公遮挡住了。我们这篇文章的题目为突出重点,也只标出了商鞅的名字。实事求是地说,商鞅固然功劳甚巨,秦孝公的作用也不小。因为他是董事长是老板,商鞅是CEO。所有的事情,最后都由秦孝公拍板。所有的压力,都经不同渠道传递到秦孝公那里,一切后果也都由秦孝公兜着。 秦孝公可不是一般的君主。他父亲秦献公就有志于振兴秦国,可惜壮志未酬。公元前362年,孝公继位,面临着遭人白眼的尴尬境地,大受刺激。他立下宏图,不管遇到多大阻力,遭到什么风险,也要实现霸业。 继位一年,孝公向全国发出征求人才的布告,用词极其沉痛:“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然后说,不管是谁,“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其恳切的承诺,甚至超过了今天延揽诺贝尔奖得主来本国发展科技开列的条件。 出生于卫国,后来在魏国干点小差事的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闻声而至。此前,商鞅觉得自己怀抱绝世之学(刑名之学),却一直不得志,所以投奔秦国试试运气。他原名公孙鞅、卫鞅,后来由于在秦国立功,被封为商君,人们又称他商鞅。 商鞅来到秦国之后,与孝公几经磨合,终于得到充分信任,君臣一心,准备变法。 三 魔术上演之前,孝公想试试水。由他亲自主持,在高管层挑了几个人,小范围地召开了几次改革研讨会,结果遭遇强烈反弹。 孝公说:“我想变法,可能会有许多人反对,你们看怎么样?” 商鞅说:“旧制度已经证明不能富国强兵,应该废止。高出常人的举动,本来就会遭到世人反对。事情已经发生了,愚昧的人还看不明白,而智慧的人在事情还没萌芽时就观察到了。因此,不能和民众讨论事情的开端,只能和他们享受成功的结果。成大功的人决不能老和民众商量来商量去。” 一切时代、一切民族和国家在改革时必然遇到阻力和咒骂,孝公也面对着同样困境。甘龙就是贵族保守主义的代表,他说:“官员和老百姓对于传统很熟悉,如果硬要改变这一切,就要大乱,恐怕天下人都要反对。” 商鞅说:“夏商周三代的制度,代代不同,却都创立了王业。春秋时期的五霸也各有各的法度,却都能称霸。有头脑的人应该创新,只要有利于国家就可以,不必法古。” 另一位保守主义代表、大臣杜挚说:“我听说,没有百倍的利益,不变法;没有十倍的功效,不换器具。我看不出我们的制度有什么根本性问题,为什么要大动干戈,自找动乱呢?遵守先王法统,慢慢来没有错,君主请三思!” 商鞅说:“先王法统?是哪个先王的法统?商汤、周武兴起,正因为他们不拘守古法,而殷纣、夏桀的灭亡,正因为他们不改革旧例。君主不要再犹豫了!” 几个回合下来,孝公下了最后的决心。这位好学的君主说话还颇有点哲理:“我听说,穷僻的胡同里,遇到事多觉得奇怪;头脑僵化的学者,对变化常常看不惯。愚昧的人喜欢的事情,聪明人觉得悲哀。情绪化的主张,贤明的人觉得伤痛。你们所说的那些拘守古法的话,我听不下去了。” 不管甘龙、杜挚们脸色如何难看,孝公要变法了。他封商鞅为左庶长(中级官员),直接对孝公负责,草拟变法方案。 四 若要揭开两位魔术师在绸子后面的倒腾手法,你可能会全身冷汗,好在这已经是两千多年前的事情了。 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变法分成两步推进,其内容优劣互见,不过,方向所指,倒是十分集中,就是“农、战”两个字,实质是一个“战”字,就是一切为了战,为了最后的霸业。要大炮还是要黄油?商鞅要的是大炮。下面把变法措施总括起来披露一下。 政治与军事方面: 一,实行残酷的连坐制。一人有罪,父母妻子连坐(连带受罚)。五家互保,十家相连。五家连在一起称为“伍”,十家连在一起称为“什”。一人有罪,伍什连坐。在伍什之内,大家每天互相监视,互相告发。如果发现“奸人”而不告发,判处腰斩重刑。告发者与斩首敌人一样重赏。隐藏“奸人”的,与投降敌人同罪。 二,组建地方政府系统。把小的村落、乡邑聚集起来,设立县。全国共设41个县(一说31个县),县直属中央。每县设置县令,全面负责。这是秦国实行郡县制的开端,创造了崭新的政治结构,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三,废除以前的贵族、官员级别,重新制定二十级爵位。第一至第八级为民爵,比如一级叫“公士”、二级叫“上造”等。第九级以上为官爵,第九级叫“五大夫”,十九级叫“关内侯”,二十级叫“彻侯”等。 四,对敌作战杀死敌人是第一等功劳。在战场上斩敌人脑袋一颗,授爵一级,可担任五十石的小官(1石等于10斗米)。斩首两个,授爵二级,可担任百石之官。立了战功,还赏赐田地。 五,用最大的力量奖励战功。凡是没有立过战功的贵族,一概废除名位,废除级别,不能做官。按照战功确定级别,然后根据新的级别,规定应享有的土地、住宅、奴婢数量。范文澜说,这一条,激起贵族领主反抗,但它是变法中非常重要的一条。许多靠世袭、资历、行贿等途径成为贵族的人失去特权,变成民间富户。有军功的贵族宗室,最高待遇就是封侯,封侯之后只是收取食邑内的租税,不管理民事。领主制度的秦国从此变成地主制度的秦国。 经济方面: 一,推崇农耕,打击商业和知识分子。一个家庭生产的粮食和布帛超过一般产量,可免除徭役。另外,商鞅认为商人是“游民”,助长奢侈。民间凡是从事商业活动的,全家一并逮捕,收到官府里做奴隶。凡是无业、懒惰而贫穷的,也收入官府做奴隶,或押送边疆垦荒,这是强迫每一个国民都要有职业,主要是务农。各国“文学游说之士”,也归入“末流”、“游民”一类,不许入秦。商鞅这些措施,对于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重农抑商,产生了重大影响。 众所周知,与商鞅同时的古希腊罗马,虽然农业也是经济的重要成分,战争亦很频繁,但工商业得到很大发展。政府对此采取鼓励态度,民间的制造业、金融业、内外贸易、航运业欣欣向荣,颇具规模,这是早期中国与西方的一个巨大区别。 二,开疆垦田。把原来田里用土堆成的疆界和供战车奔驰的道路,都破开 (战国已开始放弃兵车,大量用骑兵),辟成农田。当时还推行授田制,国家授给农民田地,鼓励耕种。同时,也号召民众到荒野上开辟新的农田,承认个人新辟土地的所有权,允许土地私人买卖。秦国地广人稀,商鞅挖邻国的墙脚,对山西、河南、河北的人说:“到我们秦国来吧,你们开荒的土地,三年不收税。” 三,统一度量衡。划一并制作标准的斗、桶、丈、尺等等,以利于全国交易。 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以及家庭生活方面: 一,私人之间的争执,必须诉诸法庭裁判,严禁私人殴斗。私人殴斗的人,不论有理无理,一律严厉处罚。当时秦国私人决斗的事情很普遍。 二,改变秦国落后风俗,强迫民众学习最低限度的礼仪。父子兄弟姐妹,不准同睡一个炕。过去,因冬天严寒,一家男女老幼都睡在一个火炕上取暖。 三,一家有两个成年男子,强迫分家,否则重罚。这是为了增加生产和税收。 四,按照等级尊卑,规定穿不同的衣服。 五,焚烧儒家的《诗经》、《尚书》等经典,禁止战国时期风行一时的游说活动,以彰明法令,树立法令的绝对权威。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已经先从商鞅开了头。 从以上措施可以看出,当时秦国还处在半野蛮状态,落后、穷困、一片混乱;也可以看出变法是要全盘地改,彻底地改。明眼人不难感觉到,这样的变法,难度太大了。 聪明的商鞅何尝不知?他知道,即使把法令颁布出来,人们也会疑惑:这么多严厉的举措,贯彻得了吗?他心生一计。改革正式开始之前,商鞅先在陕西临潼的南门,立起一根木棍,下令说:“能够把木棍拿到北门的人,赏10斤黄金。”这么简单的事情,赏金这么重?当大家惊疑不定、议论纷纷的时候,商鞅又把赏金骤然提高到50斤,简直是开玩笑!远远近近都轰动起来了。一个争强而又好奇的青年在众人怂恿下,不管那许多,把那根木棍移到北门去了。结果,这个青年竟然立即如数得到赏金。人群惊叹不已,商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这是第一步,商鞅要通过这件事让民众信任他。等到人们都相信他令出必行之后,就开始颁布改革方案。 五 当然,让全国所有的人一起变成哑巴,毫无声息地贯彻改革措施,是不可能的。 捣乱者给商鞅出了一个让他十分为难的题目,那就是唆使孝公的儿子,11岁的太子驷窝藏罪徒,触犯法律。如果惩处太子,孝公这一关不好过还不说,太子将来继位,肯定不会放过商鞅。如果装聋作哑,新法的权威就要打折扣。 商鞅的处理算是很机智了。他对孝公说,太子年幼,又是王位继承人,不便施法,可是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对此负有重要责任。君主把教导太子的重任交给他们,这不是玩忽职守吗? 孝公下了台阶,同意处理公子虔(太子的生活老师)和公孙贾(太子的学问老师)。商鞅判决,在公孙贾脸上刺字(在脸上刺上难看的花纹,涂上洗不掉的黑色,为终生极大耻辱),割掉公子虔的鼻子。商鞅还训斥太子,烧掉了太子所藏的儒家著作,此事为商鞅留下了后患。 这件事传遍全国,引起极大轰动,那些反对变法的贵族,气焰顿时受挫。商鞅又逮捕了触犯法律的贵族祝欢,以及其他700多个反对变法的贵族,全部在渭水边上斩首。 六 魔术发生效力,秦国大炮日渐威猛。孝公提拔商鞅当了大良造(总理兼军队最高指挥官),两位魔术师的地位日渐接近。 商鞅掌握大权之后,一直寻找机会攻打东邻魏国,为秦国报仇。先前,魏国实力强过秦国,夺取了原属秦国的黄河以西地区,压迫秦国。再说,商鞅来秦之前,在魏国一直屈居人下,长期不受重视。魏国相国(总理)公叔痤临死前,曾郑重其事地把商鞅推荐给魏惠王,魏惠王只是一笑了之,根本看不起商鞅,商鞅为此也衔恨魏国。 公元前354年,秦国军队夺取了魏国的少梁 (今陕西韩城)。公元前352年,商鞅又率领军队包围魏国旧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迫使魏国守军投降。此为锋芒初试,表明秦魏力量对比开始逆转。 公元前340年,商鞅率军队大举讨伐魏国,这一次是真正的争雄。先是,一年前,魏国与齐国大战。齐国以孙膑为军师,田忌为大将,杀了魏国大将庞涓,取得胜利。商鞅向孝公建议说,魏国惨败,人心不稳,力量疲弱,应该趁机进攻魏国,孝公极力支持。 魏国派出公子?迎击秦军。公子?是商鞅在魏国时的熟人,商鞅给公子?写信说:“我们是老朋友,阵前相遇,实在令人为难。不如我邀请你到我这里来相会,饮酒结盟,让两国永远和好算了。”傻乎乎的公子?信以为真,前往秦营拜会商鞅,当然他内心也不想打这个仗,梦想和为贵。结果,当即被商鞅拿下。秦军立即出击,大破魏军。魏国被迫把河西大部分土地割让给秦国,为了躲避秦国锋芒,把国都也迁到了远离秦国的大梁(开封)。从此,魏国完全拜了下风,直到被秦国消灭。 孝公雪了祖上大耻,无比高兴,亲自出来迎接商鞅,并把商、于(今陕西商县到河南内乡县之间)地区十五个邑封给商鞅,赐给他一个称号叫商君,商鞅的级别也成为二十级中最高的彻侯。 七 魔术演到尾声,主角孝公的身体病危了。 公元前338年,秦国上层都能预感到形势即将发生变化。此际,一个颇有点背景的人突然拜访商鞅,他叫赵良。 赵良对商鞅说:“你这么多年蛮干,用严刑峻法处罚贵族,杀人如麻,积怨太多。你每次出门,彪形大汉在车上护卫,全副武装的人跟在车旁奔跑,没有这些安保措施,你绝对不敢出门。为什么?不就是怕人报复吗?现在国君身体堪忧,我建议你利用这最后的机会,主动辞职,把封地还给国家,劝国君重新起用那些被压制的贵族,然后找个人烟稀少的地方,隐姓埋名,种地过日子。这样的话,某些大人物也许能够让你活下去。否则,国君一旦去世,想想后果吧,想要你命的人还会少吗?” 商鞅觉察到了赵良背后的势力。但是,即使按照赵良的建议去做,太子驷这些人就能善罢甘休吗?再说,自己毕竟让秦国强大起来了,新的国君恐怕也得顾及这一点吧。倔强的大良造回避了那些血淋淋的场面,挑选了最能摆到桌面上的亮丽事实,回答道:“谢谢你的好意,不过我不后悔。当初秦国多么落后,父子男女同室而居,是谁改变了这些陋习?是我。再说前些年,我指挥迁都咸阳,扩大了旧城,建成了比鲁国宫殿还要宏伟的宫殿,这些你都没看到吗?” 这一年,孝公因病去世。 太子驷继位当了国君,是为秦惠文王。蛰居多年的公子虔、公孙贾等人立即活跃起来,指控商鞅图谋造反。商鞅跑到魏国边界,被魏国拒绝入境,他又跑回自己的封地,仓促组织了一支小军队抵抗前来捉拿的秦军,结果兵败被捕。秦惠文王判处商鞅车裂大刑,用几辆马车拽住手脚向不同方向奔驰,把他的身子拉裂成几大块。商鞅的家人也都被杀死。 魔术表演虽然落幕,但19年变法已经建立了比较牢固的制度基础,而且这些措施收到了伟哥般奇效。所以,秦惠文王杀商鞅报了私仇之后,从国家利益考虑,也还是沿着惯性往前走。“商鞅死,秦法未败也。”除了后来秦庄襄王用商人吕不韦为相,停止对商人和游说之士的排斥之外,其余也都相沿不变。这就最终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打下了基础。 八 很长时间以来,提到商鞅的魔术,都是全盘肯定,赞誉有加。这种情况在“文化大革命”中达到高峰。“文革”后期,为了配合“评法批儒”、“批林批孔”的政治需要,把商鞅抬到吓人的高度,甚至于说,“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今天纪念商鞅,仍然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商鞅当然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人物,他的成就已如上述。但是,如果只用单一色调涂抹他,则有碍于我们正确地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毋庸讳言,商鞅的措施当中,也有一些并不足取。 古人今人虽然时代不同,但对于愉悦和痛苦的感觉有相通之处。商鞅实行那样严酷的连坐制,试问有谁愿意生活在这样的制度中? 商鞅彻底压制任何不同意见,要全国变成哑巴。为了不让人说话,甚至把赞扬改革的人也发配到边远之地,岂不是一种病态?司马迁批评商鞅这种政治风格是“刻薄、少恩”。想到早于他两百年的郑国子产“不毁乡校”,支持舆论监督的改革,不禁令人感叹。商鞅的作为,对后世产生了长远影响,“四人帮”神化商鞅,就是例证。 商鞅主张愚民,不许老百姓听音乐,也不许自由迁徙。他说,假如人民愚昧,不追求知识,就会一心一意种地。商鞅烧诗书,是春秋战国时期学术自由黄金时代开始沉没的先兆。后来一路发生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国人思想空间几乎丧失。从长远效果来看,这是中国长期停滞不前,创造力贫弱,现代化进展迟缓的重要原因。 商鞅变法中的税赋改革,主要是把按田亩征税改为按人口征税,并加重徭役和兵役负担。《商君书·垦令》说:“收取人口税,加重他们的徭役,那么懒惰的人就没办法了,必须尽力开荒种田。”关于当时秦国人生活的状况,一直存在着不同说法。《中国秦汉经济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一书,对于商鞅改革之后秦国的赋税有一个计算,可供进一步研究参考。当时实物剥削量 (商鞅时期秦国还未使用钱)占农民总收入三分之二,劳役至少占农民劳动时间的七分之一,全部剥削量约占农民总劳动量的五分之四。所以当时国家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但农民日子并不太好过,不像“四人帮”在评法批儒斗争中所宣传的那样,人民“发家致富”了。商鞅的目标,是为了实现霸业而建造一个军国主义的国家,这一点,他做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没多久就覆亡了,为什么?根本原因是人民承受不了秦朝统治集团残酷的压迫、剥削与奴役。 我们中国人如今也经历了29年改革开放了,见过的世面很多,可是你能想象商鞅这样的改革吗?你吃得消这样的改革吗?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