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以貌取人是全世界的显规则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7日 02:19 财经时报

  翟华 博客

  搜索关键词:以貌取人 种族歧视

  儿时的电影《闪闪的红星》里有一段戏:潘冬子、春伢子几个孩童在玩打土豪的游戏,需要一个人演土豪。土豪是坏人,小孩子们自然谁都不愿意演。这时潘冬子瞟了一眼胖胖的春伢子说:“谁像谁就演土豪!”

  记得观众们看到这里都会笑起来。好人坏蛋从长相、身材、装束上分辨,本是“文革”时期文艺作品特色,这种脸谱化的手法在改革开放以后不但已经被抛弃,而且矫枉过正,弄得现在往往到戏演完了观众还是闹不清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后来到了自由浪漫的法国,当时连警察都没有权利在街上随意盘查行人。连续出了几起恶性事件后,右翼的内政部长帕斯瓜主导通过“帕斯瓜”法,授权警察盘查任何“可疑”的人。

  当时就有舆论质疑:警察如何判断谁可疑谁不可疑呢?帕斯瓜的回答竟和潘冬子的回答如出一辙:“谁像坏人就查谁!”那么,在法国警察的心目中,谁长得像坏人呢?当然是来自非洲的阿拉伯和黑人移民。前一阵子法国骚乱的直接起因是两个非洲裔孩子在警察追捕过程中的意外死亡。

  但这两个孩子本身并没有犯罪,他们之所以看到警察就跑,是因为他们这些“长得像坏人”的人必然会被警察盘查,遭到羞辱甚至虐待。

  根据外貌特征来评估人的可能行为,在英语中叫Profiling(类型识别),用中国话说就是以貌取人。这实际上是一种统计规律,某一类型的人做出某一种行为的可能性较大。

  因为中国游客中非法滞留或持伪造证件的比例大于其他国家的公民,所以外国海关和边防人员自然对长的像中国人的游客格外“关照”。

  当然,华人并不是受到歧视的唯一群体。美国洛杉矶警察署的统计资料表明,维持治安的警察盘查黑人和拉美裔的司机的频率,远超过对白人司机的盘查。“9·11”之后,美国司法部公布了19名劫机嫌犯的姓名和照片。从照片上看,这些嫌犯都是20-30岁之间的阿拉伯青年,可能留有小胡子。

  很多美国人就是由此形成了新的Profiling模式,甚至发生过美国白人拒绝与阿拉伯青年同乘一架飞机的事情。美国警察和机场安全人员更把阿拉伯人视为“高危人群”,加大检查力度。这样做是不是种族歧视呢?

  安全人员其实也有自己的苦衷:在人手不够不可能详细盘查所有的旅客的情况下,在一个白人老太太和一个阿拉伯青年之间,当然后者将受到更严格的安全检查。

  有一次我和一位美国白人一起旅行,飞机上也有阿拉伯青年。我半开玩笑地问美国同事是否有不安全感,他的回答也很有趣:“阿拉伯人都经过了严格的安检,而那些白人没有受到同样细致的检查,你说我该怕谁?”

  (作者为亚洲

开发银行官员)

  跟贴

  以貌取人是人类的共同弱点,中国人也不例外。前几天我的一位菲律宾女同事到北京出差,在酒店登记住宿以后天色已晚,但还是出来在街上漫步。结果,走了不远就有一个中国男人上来用英语搭讪:How much(多少钱)?这位同事是西班牙后裔的菲律宾人,旅行时装束也很随心所欲,八成是被人当作了风尘女子。

  要是中国人在国外遇到这种事,一定会感到感情被伤害,说不定闹将起来,又成为外国人歧视中国人的最新事例。但这位女同事却颇为得意地问我:“我看上去真的这么吸引人吗?”原来,这位女士发现已过不惑之年的自己依然可以迷惑一些以貌取人的中国人。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