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尊重不尊重知识的判断标准很简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31日 00:29 财经时报

  郭凯

  搜索关键词:留学 人才

  时不时的就有人出来骂北大清华,认为他们成了出国中转站。却没有听到谁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有价值的方案。一本《哈佛女孩》能卖得如此火爆,说明很多人一方面嘴上很“担心”国家损失人才,但另一方面却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天也能“流失”到美国去。

  前不久我去参加了一个婚礼,婚宴在波士顿的一个有名但是很小的中餐馆里举行。因为新婚夫妇都是哈佛的博士生,所以参加婚宴的有几十个哈佛的中国博士生。新婚夫妇都来自中科大,所以参加婚宴的中国人中很多都是毕业自中科大的,来自北大的第二多,清华的也有几位(不是因为清华不好,而是因为清华的主力在麻省理工)。我说这件事情的原因是,没错,中国名校的学生大量“流失”到美国的现象是真的。

  在从饭店回来的路上,我跟同车的人说了一个我自己观察的现象,这其实是很多人都有的感受:大学里最厉害最聪明的那些同学,如果留在了北京,不管他们最初找到什么工作,最后慢慢地都会在金融街或者国贸附近工作,因为这两个地方的工资最高。然后你看看在美国的中国人,这些人中很大的一部分最后会出现在两个位置:加州或者纽约。去加州的就是做高科技,去纽约的多半要和金融业沾点边,但不管怎样,这两个行业的特点是能开得出价钱。

  下面我就要说自己的观点了。一个国家或者一个行业尊重不尊重知识,尊重不尊重智力,判断的标准相当简单:你愿意为这些付多少钱。

  你不要说我掉钱眼里去了,因为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观察,我终于发现,所有所谓尊重知识的口号都是假的,因为喊这些口号对于政府官员而言,对于大学校长而言,对于企业老总而言实在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你要是真的重视知识,真的觉得知识能带来价值,直接给钱最简单。

  美国企业就是这么干的。我认识一个哈佛的本科生,毕业时好几家企业抢他。一个公司干脆把加长林肯直接开到他位于贫民区的家门口,请他去公司里看看。最后他还是接受了另一个公司的工作,那个公司的条件比较简单:给你14万美元一年的起薪,不包含奖金和其它福利。要知道,一般一个表现出众的本科毕业生能拿到6-7万美元的年薪就是相当不错了。

  我要说的是,中国根本没有想象中那么需要知识,尊重知识,虽然这一状况正在越来越被改变。你不给知识分子,科研人员好的条件,好的收入,然后还说人家“流失”,这不是搞笑吗?哪个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不是行政第一,后勤第二,学术第三?无论他们的口号是什么。“国家培养”不是卖身契,更别说现在上学越来越多是老百姓自己掏钱了。

  美国做的和中国正好相反:我给你提供奖学金,你毕业之后想去哪里没有任何限制,美国的移民政策甚至有点限制外国

留学生留在美国工作。美国人为什么不担心流失人才?因为他们他们能用最好的条件来证明他们不是嘴巴上说尊重人才。

  我是一个下定决心要回国的人,所以我不是在为自己辩解。我只是觉得,不能看到美国人做高科技,吸引全世界的人才就觉得好像我们只要把人才都留住然后做高科技就能很快赶上一样。一个国家要是不在根本上尊重知识,所有的其它做法都是徒劳的。

  (作者为

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生)

  跟贴

  中国是个劳动力密集型(特别是低层次劳动力密集型)的国家,为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应该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技术进步主要来源于引进国外技术。有点高科技大概也就是中关村那边的劳动密集型高科技。至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人才,需要吗?不需要吗?我不知道。所以有些人才流失到美国也是正常的嘛,因为国内不需要,和重不重视没什么关系。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