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平成萧条十五年 日本的得与失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7日 09:14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赵忆宁 上个世纪90年代,两个重要事件对日本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一是冷战结束。上世纪90年代初结束了长达近50年的冷战,随着前苏联的解体以及全球经济贸易快速一体化,昔日美国把日本列岛作为遏制中国大陆与前苏联的前哨地位开始发生变化,国际上以政治为主导的意识形态的对立让位于以经济为主导的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在战后冷战体制下形成的日本政治结构已不再适应国际政治生态的变化,一直充当美国在亚洲模范政治“附庸国”的日本,在与各个大国不断调整与磨合的过程中,调整与其他大国的关系显得有些笨拙与被动。随着美日关系北约化及日本功能的扩大化,安全及政治上的主导权依旧掌握在美国手中的日本,越来越变得敏感与不安。特别是战后新生代政治家的崛起,使得以下的问题变得日益重要起来:日本该向何处去?在新的国际环境中又该扮演何种角色? 第二是“平成萧条”十五年(平成n年与公元g年的关系是n=g-1988=g-2000+12)。在国际地缘政治与全球经济体一体化发生巨大变化的转折点,日本却由于自身原因,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时间最长、损失最大的一次经济萧条,本文称为“平成萧条”,不仅损失了相当日本GDP三年的总量1500万亿日元,而且失去了整整十五年的时间。而正是在这十五年间,中国经济开始迅速崛起,从1990年--2005年,中国GDP总量增长了4.2倍(翻两番),进出口贸易额增长了12.3倍。从国际比较看,根据世界银行驻中国首席代表杜大伟的最新计算,1990年到2005年,日本对全球GDP增长贡献率只有2.95%;同期,中国、美国、其余OECD国家包括印度的贡献率,分别为28.14%、19.31%、18.33%和9.46%;而日本只略高于撒哈拉非洲国家的2.14%和东欧转型国家的1.58%。 战败后的日本,一度曾因战败而严重受挫的国民自尊,因持续的经济高速増长得以寄托,因政治、军事失败造成的失落与悲情,一度也在世人瞩目的经济奇迹中得到缓解与弥合,进而形成了日本战后直至上世纪80年代末相対平穏的社会均衡。但这次日本所遭遇的“平成萧条”,给日本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巨大损失,更重要的是使社会心态的均衡基础发生了动揺。 中国经济高速持续发展及国际地位的提高使日本受到强烈震撼,亚洲地区各国和平发展合作的潮流使日本应对不暇。本来就与周边各国结怨过甚的日本,突然感到在本地区的地位与利益已经形成压力。 如同前美国驻日本大使赖肖尔所言,每当日本出现困难的时候,民主主义就会高涨。在全球变化的国际环境下,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在失去经济成长的“稳定阀”下,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半期,日本社会危机感与悲情从急剧积累期转变为发酵期,保守主义、新自由主义浪潮在政治精英层面蔓延。 面对“民主、民生、民族”的危机,日本开始寻找解困的出口:社会政治与经济层面,以“没有改革就没有出路”的口号为引导,开始自战后“民主改革”的第二次“结构性改革”,或称为新自由主义的改革;法理层面,修改《日本国宪法》、修改《教育基本法》、讨论“核拥有”问题,甚至在精英中形成“知美不亲美”、“亲美不从美”的“日美同盟的漂流”。 今日的日本民主:战后60年,日本和平的民主主义正在陷入最大的转变时期。以《教育基本法》的修改为标志,以法律形式规定必须要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平的民主主义与脱离战后体制的强制主义较量一直没有停止。 今日日本的民族:既有全面依附欧美轻视亚洲主流观念的回归,也有作为国家整体突破战后体制的束缚,要求自主发展的意识抬头。所有这一切目的明确:改变“日本半主权国家”的国际形象,成为一个“正常国家”,进而推翻美国人强加给日本头上的“三座大山”——和平宪法、东京审判与日美安保条约。 今日日本的民生:新自由主义改革的负面后果开始显现,受损人群开始不满,特别是日本社会从“平等”社会接近“不平等”社会,收入差距开始拉大。面对老龄社会以及少子化日本社会最严峻的挑战,日本再次进入一个新的转折时期。 “平成萧条”十五年,日本“得到”与“失去”了什么?日本失去的不仅仅是经济,而最大的失去是失掉了机会,也失去了挑战与应战的能力。日本学者对记者慨叹道:“过去十五年,日本不仅仅失去了经济,也失去了政治。”(向东京工业大学的桥爪大三郎教授、中国驻日机构《亚洲未来研究会》王行虎先生、日本退休老人田中,以及接待过记者的汤泽梅次郎与庄司全家人致谢。)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