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民生至上的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0日 01:17 财经时报

  赵民

  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今年的“两会”上第一次接受了媒体的“拦截式”采访。从电视中看到,汪部长边走边对记者说:“(建设廉价房)不要唯利是图。”我认为,这是一种体现“共享改革成果”的态度,是一种“民生至上”的理念。

  从这次两会的很多其他方面,也可以看到,政府预算的各种安排表明,2007年是一个“民生至上”之年:对卫生安排支出127亿元;对教育安排2630亿元;甚至在增加的军费中,也有相当部分的支出是用于改善军人的生活。

  中国到了迫切需要解决老百姓民生问题的时候了:农民对于土地征用的补偿,对于农村教育,对于拖欠工资,对于小孩在自己打工的城市里的入学,对于农用物资价格上涨,对于看病贵等各个方面有意见;城市老百姓对于

房价、教育、医疗、股市以及收入差别等方面也有意见;国家
公务员
对相对幸福程度,军人对于收入问题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意见。这些日益突出的矛盾,是改革开放28年来社会各阶层利益分配不平衡问题的沉淀。

  中国也到了有财力推进“民生至上”的时候了:现在中央财政的增加比GDP的增加速度还要快,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投资也在逐步减少,这些空闲出来的钱往哪里投?中国的经济在不断发展,但老百姓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在不断下降。所以,现在需要用更多的钱来“补偿老百姓”。这反映了一届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战略。

  不过,我认为在解读和认同中央政府理念和政策的同时,也一定要防止“民生至上”成为“良好的愿望,不好的效果”。

  “民生至上”会有什么问题?

  一个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中央政府的拨款,例如,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乡村教师的工资等,有可能在通过各级政府的时候,象戈壁沙漠里的河流被沙漠不断渗透、吸收、蒸发那样,被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层层剥皮”,真正到需要钱的人手里的时候已经没有多少了。中国有个很有声誉的独立民间学者,叫吴思,对中国历史上的官场有深入和细致的观察研究分析,从他的引用大量文献资料的研究分析过程看,各级政府的各级官员层层克扣的行为在中国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作案手段”的。

  所以,我的第一个建议是,中央政府一定要采用效率最高和监督成本最低的办法,并且从宁可假设中间会有克扣的现象发生的角度去设计具体的措施,把一部分用于老百姓个人的预算支出,例如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乡村教师工资,直接补贴到农村教师个人,来从制度上防止中央政府的“一片好心被狗吃了”,从而使“民生至上”的理念不至于落空。

  第二个建议是,中央政府应当在加强执政党内部自身监督的同时,充分调动民间老百姓对于中央政府政策的积极性,也应该和可以充分利用民间协会和民间NGO组织,来有效地监督和保证中央政府的资金发挥应有的作用,用在最应该用和需要用的地方。

  (作者为北京新华信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美国

哈佛大学商学院EMBA)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