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孙凯:母爱未必无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6日 14:56 国际航空报

  孙凯 著名媒体人士,曾任中国青年报记者部主任等职,现任《瞭望东方周刊》副总编辑,国际航空报专栏作者。

  □孙凯

  都说父母爱子女无怨无悔,可有时也不尽然。

  人就是这么奇怪的动物,同样是自己所生所养的孩子,对有的子女,爱如珍宝;对有的子女,恨若仇寇。

  每个人看看周围,会发现这样的情景很是普遍。我少年时的一位朋友,是个极聪明壮实的孩子,他的母亲生了5个孩子,只有他一个是儿子,按说会格外疼他吧?不然,他母亲对那些姐姐妹妹非常疼爱,对他却从没好脸,我们整天都能看到他母亲打骂他的情景。其母打骂完之后往往还会向其他邻居解释:我从小就不喜欢这个孩子,从一生下他就讨厌这个孩子……有一年大年初一,我看到当时已十一二岁的这位朋友,独自一人站在一处空地上放声大哭,此情此景深忆至今。成人后听说他精神失常了,更令我唏嘘良久。在那样的环境里长大,想不失常也难。我一位亲戚,有一子一女,其母对儿子多年里每天无数遍嘘寒问暖,对女儿却从来不正眼看一眼,从不跟女儿心平气和地说话,开口必骂。

  这样的父母,若都是平常人,也无所谓,喜欢哪个儿女多给做两顿好吃的,不喜欢少做两顿而已。但若是君王、王后也有这样的毛病,那事儿可就大了。轻则祸起萧墙,宫庭不宁;重则战乱纷起,血流成河。

  今天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其出处是哪里呢?《史记·郑世家》上有这样的故事:郑武公的夫人武姜生第一个儿子寤生时难产,所以就很不喜欢寤生。后来又生下小儿子段,生段时是顺产,所以十分喜爱段。这就很不应该了,你生第一个,肯定比生第二个要难,因此就喜欢一个不喜欢另一个,理由很不充分。退一步说,都是你的儿子,喜欢不喜欢的,心里想想也就罢了,可这个武姜,却是一根筋,一再鼓动武公废长立幼,一心想立段为太子,被武公拒绝了。武公逝世后寤生即位,成为郑庄公。

  庄公一继位,就把弟弟段封到京城,号称太叔。大臣祭仲说:京城比国都还大,不能封给弟弟。庄公说:这是我妈的意思,我不敢反对。段到了京城后,马上扩军备战,笼络人心,不臣之心显而易见。大臣们纷纷建议庄公采取措施,庄公的回答就是那句名言:多行不义必自毙。

  后来,段果然带兵造反,袭击都城,而那个昏聩的母亲武姜竟然带人在城里做内应———都是你的儿子啊!何必呢?怎么就这么忍心呢?

  几仗下来,段失败了,逃亡到共国。于是庄公把母亲武姜迁徙到城颍,发誓说:不到黄泉不见面。后来庄公又想念母亲,后悔了,但又碍于发过誓。于是颍谷的考叔出了一个主意给他:挖条地道到有泉水处,不就见了黄泉?不就可以见面了?母子这才相见。未见有描写这对母子见面时情景、对话的文字,想来会触及人性深处,感人至深。若张艺谋以此来造大片,可能比套《雷雨》更有味道些。

  上述是个弟弟反哥哥失败的故事,《史记·晋世家》则记载了一个历经几代造反成功的故事。由此可以得知,人们常说的晋国,其实基本是指已被篡取的另一个晋国。《史记·晋世家》载:晋穆侯娶了齐女姜氏作夫人,生了第一个儿子,立为太子。给这个儿子取的名字叫仇。后来又生了小儿子,取名成师。当时晋国的一个学者师服就说:君王给孩子取的名,真奇怪呀!太子叫仇,仇是仇恨的意思。小儿子却叫成师,成师是大名号,是成就他的意思。名字是自己命名的,然而,事物却自有规定。现在,嫡长子与庶子取的名字正相反,以后晋难道能不乱吗?

  其后,几经动荡,成师被仇的儿子封到曲沃。曲沃城大于晋君的都城翼城。从那时起,曲沃就不断成为晋国的战乱之源。一国之内,战乱不息。每当国家有难处,一国之内的曲沃总是会趁机兴风作浪;和其他国家勾结起来千方百计削弱晋国的,也总是一国之内的曲沃。就这样折腾了67年,曲沃终于灭亡了晋国,把晋国的宝器全部用来贿赂了周釐王,釐王就任命曲沃武公为晋国君,并列为诸侯,于是,曲沃最终代替晋国成为诸侯。

  今天的许多家族公司,在管理上可能近似于那时的诸侯。掌握着家族企业的父母们,与平常人家的父母相比,更承担着一份管理责任和财富责任。如何不以个人源自人性本身的各种莫名其妙的好恶率性而为,从先天安排上制造出矛盾源、混乱源,从而从内部根本上给公司发展和生存造成隐患,确实是需要特别留意的。

  据说,有的国际大公司培养接班人时,会同时选两三个人,进行长时间的多方磨炼,最后选定一人。落选者以一定的赎买条件马上赶出公司,绝对不让其继续留在公司。从管理学上细想想,有道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