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气候变暖警钟为谁鸣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4日 06:13 第一财经日报

  王佑 吴乐晋

  2007年2月9日开始,内蒙古地区的黄河乌海段已解冻开河,为有记载以来最早的开河时间,全线稳定封河时间仅为14天。一位身在广州的杂志社总编,受不了高达近30摄氏度的气温,居然半夜在家赤膊工作。

  而同在北半球的北美洲和欧洲,这个冬天也遭遇了滚滚热浪。

  美国密歇根州,一外企中国区总代表王先生直到最近才看到了雪,这比以往晚了好几个月,附近有名的一个湖泊也迟迟没有结冰。

  就在这个时候,2月2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专门委员会(IPCC)日前最新评估报告草案适时出台并指出,人类若不重视环保,温室效应将加剧,地球平均气温上升。到本世纪末,估计平均气温最多将上升6.3摄氏度。

  这份由全世界超过2500名顶尖科学家参与并共同完成的报告指出,从20世纪中期至今观测的大部分温度上升,有很大的可能性(超过90%)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有关。

  报告警告说,即使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稳定下来,海平面持续上涨的趋势仍然会持续数百年之久!这对于伦敦、纽约——当然也包括上海等沿海大都市而言,无疑意味着长期威胁。

  全世界的人民都在这个暖冬捏了一把汗。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教授胡永云的见解是:现在说这个冬天就标志着人类已经进入了暖冬还为时过早。因为几十年、100年中的某一年出现特别热的一年实属正常。

  尽管这样的观点可以暂时缓解我们紧绷的神经,但是并不意味着人类可以延缓自我救赎的步伐。

  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输给布什后,戈尔在2006年拍摄了自己做讲解员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呼吁全球关注气候变暖现象,该纪录片成为2006年度第三大热门片子。

  新牛津英语字典公布2006年的年度字汇为“carbonneutral”,意思为“碳中和”。“碳中和”这个字是指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然后透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以达到环保的目的。很多的普通人已经参与其中,也包括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这样的大明星。

  在商业界,直面全球变暖已渐成气候。2007年1月22日,由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共同发起的“美国气候行动合作组织”正式成立,其成员包括了雷曼兄弟、美国铝业、英国石油美国公司、卡特彼勒、杜克能源、杜邦以及佛罗里达电力和照明公司等。与此同时,沃尔玛、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等面向终端消费者的大公司也纷纷宣布其环保革命。

  在中国,环保已经被作为考核政绩的硬性指标,“可持续性”的发展观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全社会性、包括国内大企业参与的环保举动却不多。营销专家王逸凡说:有远见的企业会选择环保营销,但由于绿色消费的教育和市场环境还远远没有成熟,他们得在很长一段时间做好冷场的准备。“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应该起到市场启蒙的作用。”

  最新一期《财经》杂志一篇题为《气候危机》的封面文章说道,全球气候的转向将对商业社会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而且,“世界已经醒来,中国还未做好准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