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意大利电影审慎的魅力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4日 06:24 经济观察报
程西/文 天天往小西天的电影资料馆跑对于我这个住在东边的人来说并不是件舒服的事情,尤其在冬天,到下午六点钟电影开演的时候天已经几乎全黑,绕不过去的是那些活跃的票贩子,纳闷连意大利电影展这样的活动都有人倒票,看来这个城市的文化生活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贫瘠,即便没有艺术院线,还是有各种办法看到那些“艺术片”出现在大银幕上。一边东方广场被守到夜里十一点多看晚场007的人挤得水泄不通,一边是小西天电影院电影结束时习惯性的鼓掌声,没有好坏之分,我们被《黄金甲》和《三峡好人》之争牵扯了太多精力,讨论的时间超过了看电影的时间。 新现实主义的生与死 连续几天的电影展,人最多的时候是放《甜蜜的生活》那晚,相信很多坐在影院里的人已经看过这部电影,只是不愿意放弃这个机会在电影院里再看上一遍,这部47年前拍的黑白片现在看来依然充满了魔力。对于电影里那些恣纵冶荡的狂欢,费利尼曾说,“我很喜欢开这种贵族文化的玩笑。”他是魔法师,把现实点成幻境。 《甜蜜的生活》当时在意大利放映之后曾经引起轩然大波,记者们呼吁当局销毁该片的底片,费利尼说有一天他走在大街上,忽然看到一个教堂门口贴了一张巨幅海报,写着:让我们为人民公敌费利尼的灵魂能得到救赎而祈祷。即便现在,对于有些慕名来看电影的人来说,它仍然让人感到不舒服,近三个小时的片长,也让同来的朋友觉得沉闷。沉闷,似乎也成为在描述意大利电影时经常被用到的词汇。意大利老一辈的导演都有着深刻的人文气质,电影不是玩闹和迎合,更是思考和表达。 《甜蜜的生活》里美丽的安妮塔·埃克贝格接受记者采访时,费利尼似乎是故意安排其中一个意大利记者问,你是否认为新现实主义已经完了?这种出现在战后意大利的电影风格到了费利尼和安东尼奥尼的时代已经成为被反叛和超越的对象,尽管它曾经给经过战争创伤的意大利电影带来新的希望和灵感,有人甚至说后来的意大利电影就是建立在新现实主义的基础之上,不过被人们称作新现实主义的导演们几乎没有人愿意接受这一称谓。“它成了界限、法则,而不是一种方法,一个时刻”,维斯康蒂在1948年说。那种纪录式的现实主义,长镜头对准墨索里尼统治下的意大利,混乱的城镇、贫困的村庄。维斯康蒂的《大地在波动》,完全使用真实的外景拍摄,影片中选择了非职业演员的真正渔民,画面景深镜头带有浓郁的诗意。导演对于民族的地理和文化传统充满了依恋和关怀。但电影也在这一时期被看作“左派”的斗争工具并被压制。 1957年费里尼的《卡比利亚之夜》尽管仍然保留了新现实主义的风貌,但主题已经脱离了表现贫困、人的不安全感等,而转向表现人物的追求、爱情和幸福,这部电影被认为是新现实主义的终结。自此,意大利电影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一时期,费利尼和安东尼奥尼的电影带有意识流和反映现代生活中人的异化。 好莱坞冲击·意大利新电影 意大利的电影审查制度一直到了八十年代才得以解除,那些被认为政治不正确或者有伤风化的片子很快被从法西斯时代沿袭下来的苛刻标准禁止或剪得面目全非。电检制度之外,好莱坞对意大利电影的冲击也成为意大利电影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有了好莱坞之后,这几乎成了所有国家电影业的问题)。历史的转折点上总出现一些左右大局的人物,在1948年到1953年之间担任国务次长的朱利奥·安德列奥蒂,“既像食人妖魔,又像善良仙女”,促进意大利和其他国家的合拍片,推动发行;另一方面又极力地遏制新现实主义的发展。但这时意大利的电影城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好莱坞的风向,非常脆弱。 到了80年代末期,世界性的经济衰退也冲击了意大利电影产业,导致频频获奖的意大利电影却无法为其电影产业带来实际的发展。1991年,意大利电影的年产量是129部;1995年的年产量竟滑落到仅有75部。这次的电影展带了一些90年代以后的片子,有人只冲着经典老片去了,我倒觉得可惜,虽然说意大利电影经历了一个颇为灰暗的时期,但仍然有像《儿子的房间》这样的电影出现。而几部喜剧片更是轻松随意,《一桌13人》里的传统大家庭生活,《天堂之过》里的人情。虽然有的片子换上英语完全可以当部美国轻喜剧来看,比如《最后一吻》,但是质量不差,电影院里一片笑声。 “电影馆系列”给很多喜欢电影的人带来了了解电影的途径,最近新出的一本《1945年以来的意大利电影》,不知是因为原作者的叙述习惯还是翻译者的问题,读起来颇为费力,但非常详细地介绍了意大利各个时期电影风格、思潮和活跃的人物,算是一本了解意大利电影的工具书。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