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违规中介为何生生不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9日 18:59 《理财周刊》

  贷款中介在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其实并不难以洞察,然而它们之所以“生生不息”,既反映出有关机构监管的缺失,又从侧面体现了银行现有贷款业务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文/本刊记者 尹娟

  在贷款中介发展的区区几年时间里,不少贷款中介倒下去,又有一批贷款中介站起来。不需要显眼的办公地点,不需要张扬的宣传,“低调”的贷款中介凭借小广告就可以迎来广阔的市场,也足以验证贷款中介顽强的市场生命力。

  贷款中介在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实并非难以洞察,然而它们之所以生生不息,既反映出有关机构监管的缺失,又从侧面体现了银行现有贷款业务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凸现监管缺失

  事实上,贷款中介的一些违规行为在前几年就已经暴露出来,有关的监管部门也曾经发出过警示,指出贷款中介的部分行为涉嫌违法。在银监会所颁布的《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中,也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对于介入房地产贷款的中介机构的选择,应着重于其企业资质、业内声誉和业务操作程序等方面的考核,择优选用,并签订责任条款,对于因中介机构的原因造成的银行业务损失应有明确的赔偿措施。

  然而这一行为并没有就此遏制,很多贷款中介改头换面,以“投资公司”、“金融咨询公司”的名义卷土重来。贷款中介只作为普通工商企业注册,所以不需办理金融许可证就可以开办。有的贷款中介甚至不报批真正的营业范围,连营业执照都不具备,仅凭着一处办公场所、几部电话就开始招揽生意。在经营活动中,贷款中介的很多操作手法不乏“灰色”或是“黑色”。他们利用违规、违法的手段――例如我们前面提过的修改资信记录、伪造合同、骗取贷款等为自己谋求利益。可是遗憾的是,无论是工商部门、金融机构都没有引起足够多的重视。这在无形之中,为违规贷款中介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土壤。许多贷款人找到贷款中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贷款中介可以满足他们的非合理贷款需求,这无疑大大加剧了贷款风险,甚至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暴露银行不足

  当然,并非所有的贷款中介都应当“一棒打死”,从一些贷款中介的运作和市场需求中,我们也不难看到银行现有贷款业务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采访中,曾有一位贷款中介的工作人员反问记者:“什么可以贷,什么不可以贷,有多少人可以搞清楚?就算银行有相同的业务,你知道是在哪家支行的哪个部门办理吗?”贷款中介立足的根本就在于信息不对称,如果贷款中介通过这种信息上的优势,为贷款人提供服务,从而获取中介费用,照理说也无懈可击。然而这个信息不对称,是如何造成的,倒是很值得人们去深思。

  造成信息不对称的一个原因,就在于贷款人无法明确地掌握贷款的要求和执行标准。每家银行内部都会有一个贷款标准,而这一标准的执行尺度并不一致。在某种程度上,放贷的标准会随着银行贷款指标的完成进度、贷款人与银行的“关系”而定。而贷款中介正是凭借这一点获得了他们的生存空间。不难发现,贷款中介与各家银行之间都存在着多多少少的联系。通过他们的一些操作,往往可以争取到更高的贷款额度,更优惠的贷款利率。而很多贷款人也正是冲着“有关系好办事”的想法,希望通过这种具有私人性质的交易形式获得对自己更加有利的贷款。

  能为人所不能,也是贷款中介的一个“专长”。就看贷款程序,贷款中介奉行“时间就是金钱”的原则,总是允诺客户在最短的时间内放款。相比起贷款客户自己去申请、审批所要经过的繁复的程序,有的人反而愿意出钱让贷款中介为自己跑腿办事。又比如

公积金
装修
贷款这项业务,为什么个人去申请银行需要审核装修合同,并会派工作人员来检查装修进度。可是出钱请中介帮忙办理,就可以少了这一关呢?由此看来,中介的一些“专长”,银行和监管机构也难辞其咎。

  查阅更多精彩

理财文章,请登录第一理财网(www.Amoney.com.cn)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