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主动提供发票是一种商业素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4日 04:21 第一财经日报

  汪小意

  在我们开放的过程中,爱国话题一直不绝于耳,这种对开放“副作用”天然的忧患意识,构成了市场化过程中商业环境自我调适的民意屏障。有一个民间的说法是,肯德基和麦当劳这些洋快餐企业,由于不能主动向消费者提供发票,具备了偷税漏税的可能。人们在各种场合口耳相传,在去这些地方消费的时候要主动索要发票,并视之为爱国。

  在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彻底的商业环境下,尽管我们对于外资企业在遵守制度方面的信任度要高于民营企业,但疑虑并不能消除。据了解,在亚洲其他一些国家,肯德基和麦当劳营业中会主动给消费者提供足额发票,而在中国,这一条却没有做到。正是在重要环节的“小小”缺失,却引发了警觉者对这些企业相当的敌意。

  纳税是对企业所得进行再分配的环节。跨国企业来到中国,当然是相中了中国市场的巨大空间。它们已渐入佳境,随着对中国的熟悉,其多年市场环境下锤炼出来的

竞争力爆发了出来。
肯德基
所在的中国百胜餐饮集团2005年以133亿元的收入居于中国餐饮行业第一位。目前,是否应减少对外资投资企业的税收政策可能还难以定论,但从社会财富再分配的角度来说,外资投资企业至少要做到足额纳税。

  餐饮企业是有名的现金牛企业。因为几乎全部是现金收入,这就给税务部门统计实际收入带来了困难。

  其实,不管中资外资,企业追逐利润为第一位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有些企业做得高明,有些企业拙劣些罢了。我们是否能够得出结论,即在不完善的制度下,或轻或重,企业都是有“原罪”的?作为商业社会中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监督它们,而不仅仅依靠行政权力?

  本来,那些跨国企业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们已经经过了“原罪”阶段,不必采用下流手段也能发展。完全市场化环境和非完全市场化环境相比之下的制度优势,优劣商业文化的较量,会带来一种无形压力,将长期影响到中国人的商业感受,催生出类似的舆论“暴动”。

  在操作层面上,不能严格执行的税收程序最终会扭曲税收制度,形成很大的不公平。如果在现有税率上无法取得预期收入,除了加强稽查,还能做的就是调高税率。调高税率后企业更趋向于偷税漏税,甚至腐蚀税务人员,彻底破坏征收能力。

  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文化有器物、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借鉴此说,发票和收银机不过是器物,而税收制度及其执行如果不能构筑起商业文化的稳固基础,单凭精神层面的爱国主义,恐怕迟早有失。

  回到问题本身。无论是外企还是中企,主动提供发票是一种商业素养。税务部门应该在那些最不习惯主动提供发票的营业场所挂牌,而消费者也应积极索要发票,行监督职责。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