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警惕进口种子的陷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3日 03:02 第一财经日报

  梁雨霞

  这里先介绍一个令印度头疼的问题:

  众所周知,印度是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在长期的实践中,印度培育了适合当地的稻种,这些稻种经受了自然的选择和淘汰,然而,因为贪图短期的见效,印度用上了进口的种子,从此陷入了不绝的烦恼。一位印度活动家说:印度为什么穷?我们原本不穷,就是因为西方的掠夺,我们才变得穷了。

  携带特殊基因的种子意味着高额的专利利润,洋种子挤占本土种子的套路,有个三部曲:一、集中宣传新种子的优势,强调产量效果,对人口大国极具诱惑力;二、新作物的单价不低于从前;三、因为总体收入大大提高,政府或者农户为眼前的利益诱惑,决定引进“良种”。

  倘若全体国民世代靠某些外国种子公司的专利果腹,这将是个什么前景呢?一旦受制于人,总是受制于人。美国的Monsanto是一家知名种子公司,为了保护专利,该公司派出大量的私人侦探调查农户,以阻止农户私自留种。

  种子本是祖先的恩赐,我们像得到水、土、空气一般地,从先人那里得到,如今,却有这样的一种趋势:田头的任何一种庄稼,都有可能遭受洋专利的侵袭,那些携带了越多的基因信息和商业专利信息的外来植株,正在蚕食着人类不多的耕地。

  对待进口种子,我们需要慎之又慎,这是因为,除了专利陷阱之外,进口种子还有生态陷阱,当某个生命体的天生免疫习性被改变,大自然会产生种种意想不到的问题。

  

转基因的种子经过基因改造,具备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如:抗病虫害、产量高等。相对来说,其缺陷则常常比较隐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会暴露,如:我国大量种植一种抗棉铃虫的Bt-棉花,环保人士认为,这种棉花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制造的基因“杀虫剂”,可能破坏土壤结构,大自然食物链的生态平衡也将受到干扰——的确,针对棉铃虫的农药可以节省很多,然而,其他的小虫子却活跃起来,将来为了对付其他的虫子,农药不见得会少用,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牵一发而动全身,平衡一旦被打破,就仿佛成了一个转不出去的迷宫。一旦选用洋种子,农民将对外国公司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并越来越没有选择。

  其实,最新的不等于最好的,历史悠久的耕作方式,不等于全套程式都落伍,毕竟,这些系统知识经历了长期的实践检验,有其合理的地方。

  人们对于新产品,往往在初期认识不足。三十年前,的确良比纯棉贵,因为它是新产品;人工养的鱼曾经与野生的鱼同价,甚至因个儿大,比野生鱼还贵;洋鸡蛋曾经与土鸡蛋价格差不多——可是,现在呢?

  现在,人们都知道,还是土生土长的东西最好。为“原生态”埋单,值得。有一个不能忽略的趋势:当那些新产品的价格回落之后,无论是种植传统的作物,还是新作物,单位土地的收益将趋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华祖先传给后人的农作物种子,是我们最可宝贵的传家宝之一。对符合生态保护的环境、农作物、某些生活方式加以恰如其分的保护,需要政府的冷静支持。原生态的产品与工业化的产品,需要拉开档次,对原生态产品,需要制定政策性高价,并加强认证管理,以防鱼目混珠。

  农产品的种子问题,事关千秋万代,不能操之过急,推广新品之前,最好谨慎一些。

  (作者为德国汉诺威文通公司总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