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左黎:呼唤世界级企业家还需稍安勿躁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0日 13:42 新浪财经
(文/左黎) 据《新华网》1月19日报道,在日前香港《成报》对于白宫前经济顾问、长城友谊奖得主约翰·拉特里奇先生的访谈中,拉特里奇先生表示:中国不缺企业家,而是缺少世界级的企业家。 作为一位有着显赫背景的经济学专家,且以顾问身份直接帮助和参与中国企业的发展,拉特里奇先生的观点无疑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事实上,近年来在国内学术界、经济界,类似的观念多有提出和阐述。学者顾开元先生去年就曾撰文:《弘扬企业家文化,培养世界级企业家迫在眉睫》,呼吁整个社会重视弘扬企业家文化,培植诞生企业家的土壤,以造就杰出人才,培养出一批世界级的企业家。 同时,在商界、民间,对于何为世界级企业家,以及一些本土企业家是否够得上“世界级企业家”的边儿,也时有各种有趣的关注和议论。去年,本土商人严介和被指“狂富”,舆论对其种种浮躁、浮夸的言行指责之余,对于很多本土企业家满嘴的新名词和新作为,好像到了与“世界级企业家”称兄道弟的“现代化”水准,实际上却仍然是传统农民的心态和作为,秉持着农业生产粗放经营的商业作风,并将其归纳为本土企业家短期内难以摆脱的“起义基因”。 应该说,无论称其为“起义基因”也好,农业社会的“余毒”、“余音”也罢,毋庸置疑的一点,就是我们几千年来的传统意识形态所形成的对于企业家文化的陌生与排斥,不仅已成为融于骨髓的固有观念,更成为妨碍企业家精神生长、养成的文化桎梏。也就是说,中国固然是缺少世界级企业家,但更准确的说法是:我们根本就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缺少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文化——而这样的文化养成所需的改造功夫和艰苦努力,岂可寄望于一日之功? 与企业家文化发展成熟的国家相比,我们不仅缺少这样的“文化基因”,其根本是缺乏对于这种文化的正确了解和判断。不客气地讲,在一般的公众眼中,商界人物几乎个个都是“精于人事关系”、“善钻政策漏洞”、“攀附政治权势”、“儒、道、法、仁之术招招玩转”的全能型人物。而在这些本土企业家精通的“拳(权)术”、“秘笈”当中,哪一招符合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又有哪一招不是对“企业家文化”的误解和歪曲呢? 且不说我们真正将重心转向经济建设,不过是区区二十来年的光景;而在这二十年中,前面若干年还诞生了很多的“问题富豪”,最近更因此引发对于民企“原罪”是否应“清算第一桶金”的大讨论。虽说“问题富豪”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对其的否定无疑是否定改革的巨大成绩,但不容回避的是:这种“问题富豪”组成的是一幅畸形、不正常的企业家群像,而这种“群像”不仅无助公众对于“企业家文化”的正确认识,反而是对真正“企业家精神”的亵渎和颠覆。这样的现实阐释造成公众对于“企业家文化”的不解和误读,便不足为怪了。 当然,近年来,一批真正具有国际眼光,有气魄、有雄心、有信念,低调务实、踏实肯干、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群体正脱颖而出,他们以迥然不同于那些“旧式”企业家的崭新形象,在越来越开放、透明、强调质量的市场格局里运筹帷幄、大显身手,而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正是我们所呼唤的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文化。前一段时间,央视经济频道热播的大型纪录片《跨国风云》,就为我们展示了这样的企业家形象。然而,欣喜之余,我们仍然要看到,这样的企业家群体还是太少了,而期望这些优秀企业家,在国际经济的大潮中摸爬滚打,脱胎换骨成真正“世界级企业家”的那一天,应该还在比较遥远的将来。 因此,与其呼唤天公重抖擞,多多降临“世界级企业家”于本土,莫如静下心来,踏踏实实于对于“企业家文化”和“企业家精神”的正确宣传和解读,踏踏实实于这种文化养成的修行、修炼和修养,而更重要的是,踏踏实实、并孜孜以求于更多优秀企业家的市场历练和稳健成长。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