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莫让某些基金会成为捞钱的平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7日 20:14 人民网

  建达

  北京一家以“关心下一代”名义运转的基金会,其年度报告显示,当年慈善募捐仅为8000多元,而该机构自己的消耗为62万多元。8000元与62万元相比,简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一个一年只能募捐8000多元的慈善机构存在有多大的意义?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这样的机构居然能够安然存在,而且没有人可以撤消或处置它,这就不能不让人疑惑了。

  现在申请一家基金会,是必须经过一番手续的。如果申请者不符合要求,申请的要求就会被拒绝。基金会成立后,如果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甚至成为个别人捞钱的工具,审批机构就应该依法进行调查,直至撤消其募集资金的资格。否则,那些人打着各种美妙动听的旗号骗钱捞钱,审批或监管机构只批不管,我们的法制岂不成为摆设,我们的社会岂不失去诚信,企业和群众岂不上当受骗?

  北京一家媒体的评论说得好,一些基金会实际上是某些退休官员找“位置”的地方。仔细查一查,确实如此。官员退休,本与普通职工退休一样,不应再去占用已经不属于自己的社会资源。但是,有些官员却不肯就此罢休,一定要想方设法找个理由,组织一帮人,挂个主任、主席、理事长什么的头衔,为自己谋取利益。这与共产党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党和政府的
政策法规
、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不相符的。说严重一点,也是一种以权谋私。

  基金会问题,折射出我们制度上的一些欠缺和不当。有的基金会申请太容易,什么人打个招呼就可成立。基金会究竟怎样活动,募捐的资金怎样处理,非营利的标准该是什么,出了问题谁来处理,平时工作谁来监督等等,都应该有明确的规定。

  在一个法制社会,不管什么集团,想从公众渠道弄些钱,都不是那么容易的,违法者将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对于官员退休后的任职、收入等,也要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否则,有的官员虽然离开了原来的领导岗位,但是关系还在、余威未消,还有可能利用原先的权力或过去的公共资源为自己谋取利益。这对老百姓不公平,对社会的和谐不利,也有损于党和政府的形象。可惜,这些为群众所议论的问题,往往大量存在,却缺乏权力机关的关注。希望有关部门通过研究基金会这个问题,反思我们社会上涉及官员的那些不和谐现象,给群众以信心,给公平正义以力量,给社会进步以支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