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孙凯:管理的简捷与繁复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 13:36 国际航空报
□孙凯 西戎相邻着弱小的诸侯国秦国,因了一个由余,秦得以灭了西戎,扩地千里。匈奴与大汉帝国相邻,因了一个中行说,便能骚扰得汉帝国如芒刺在背。但后来仍被汉帝国彻底击溃。 女真族与强大的明帝国相邻,因了范文程等一干明朝官吏相助,竟以蛇吞象,灭亡了巨大无比的明帝国,自身进化成了强盛一时的满清帝国。 小秦国和汉、明帝国的文化底蕴、管理模式是基本一致的,人伦、礼、义为经纬织就的管理网络,在小秦国还仅具雏形,在汉已被强化,到了明代,就更发展到极致。儒家学说成为统驭一切的管理理念,以博大精深的儒家学说为理论支撑设计的管理程序,细微入心。而西戎、匈奴、女真的管理亦有相近之处,都是被正统王朝所鄙夷的蛮夷、偏荒之地,其管理既无理论支撑,又无规范设计,毫无章法、毫无文化底蕴。所谓:“夷狄之有君,不若华夏之无君”。 但对华夏、夷狄这两种管理方式都有所了解的人,却有不同的看法。《史记·秦本记》载:祖先是晋国人的由余逃亡到戎地,被戎王重用。派由余去观察秦国。秦缪公问他:中原各国借助诗书礼乐和法律处理政务,还不时地出现祸乱呢,现在戎族没有这些,用什么来治理国家呢?岂不是很困难吗?由余说:这些正是中原各国发生祸乱的根源所在。自上古圣人黄帝创造了礼乐法度,并亲自带头贯彻执行,也只是实现了小的太平。到了后代,君主一天比一天骄奢淫逸,依仗着法律制度的威严来要求和监督民众,民众感到疲惫了就怨恨君主,要求实行仁义。上下互相怨恨,篡夺屠杀,甚至灭绝家族,都是由于礼乐法度这些东西啊。而戎族却不是这样,在上位者怀着淳厚的仁德来对待下面的臣民,臣民满怀忠信来侍奉君上,整个国家的政事就像一个人支配自己的身体一样,无须了解什么治理的方法。 《史记·匈奴列传》载:孝文皇帝派遣皇族女公主去做单于的阏氏,让宦官燕国人中行说去当公主的辅佐者。中行说不愿去,汉朝强迫他。他说:一定让我去,我将成为汉朝的祸患。中行说到达后,就投降了单于,单于特别宠信他。他给单于出了很多为难汉朝的主意。最初,匈奴喜欢汉朝的缯絮和食物,中行说说:匈奴的人口总数,抵不上汉朝的一个郡,然而所以强大的原因,就在于衣食与汉人不同。中行说教单于身边的人们分条记事的方法,以便核算记录他们的人口和牲畜的数目。中行说曾诘难说匈奴不敬老、乱人伦的汉朝使者,他说:匈奴人都明确战争是重要的事,那些年老体弱的人不能打仗,所以把那些肥美的食品给壮健的人吃喝,这样,父亲儿子才能长久地相互保护,怎么可以说匈奴人轻视老年人呢?中行说说:匈奴的风俗,人们受到的约束很少,容易做到。君臣关系简单,一个国家的政治事务,就像一个人的身体一样,父子和兄弟死了,活着的娶他们的妻子做自己的妻子,这是惧怕种族的消失。所以匈奴虽然伦常混乱,但却一定要立本族的子孙。如今中国人虽然佯装正派,不娶他的父兄的妻子做老婆,可是亲属关系却越来越疏远,而且相互残杀,甚至竟改朝易姓,都是由于这类缘故造成的。况且礼义的弊端,使君王臣民之间产生怨恨…… 客观来看,由秦、到汉、到明,日臻十全十美的中华管理模式,在尚粗浅的时候,倒能使使用者攻城略地,强盛一时。后来越完备,倒使使用者越虚弱,到管理模式构建的最完备的明代,竟虚弱地被人口仅是其几十分之一的女真人那么快就打垮了。 大国、或者说大公司完备周全、滴水不漏的管理模式,与偏小民族、或曰小公司的粗糙朴实的管理模式孰优孰劣?似难下判断。似乎能取两者之长方是最佳状态? 秦王得到了由余,则战胜了西戎。匈奴得到了中行说,便强盛一时。皇太极有意识地挖到了范无程、洪承畴等一干明臣,学到明朝的一些管理真谛,便得以迅速灭亡明帝国。其奥秘大约在于:大公司完备到极致的管理模式,很难完全落实,很难得到全面的执行,很难建立起长期有效的监控体系。时间一长,除了造就大量的伪君子,整个大公司里会充斥假话、假象,所谓的完备管理细则、完备规章制度,都会异化成包装在上下左右的一个个层级、程式里的垃圾。而小公司虽无包罗万象的管理制度、细则乃至文化,但有一招两式就能实实在在地管用。环节少、假象少,是以效率高。这时再学几招高妙的管理之术,可不就如虎添翼了?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