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解振华复出的双重意味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8日 02:36 第一财经日报
2006年岁末,原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悄然复出,出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一职。发改委的英文网站上特意注明“Minister level”,即为正部长级别。 解振华的复出,引起社会较强烈的关注。这是因为,一位曾经引咎辞职的部级官员履任新职,必然区别于寻常的官员人事任免。而解振华复出后的职位,并非不太引人注目的所谓“闲职”,而是国家发改委这样一个宽阔的平台,且其在发改委12位副主任中,位列第四。这些元素集中在一起,使得解振华在辞职一年多之后再次被舆论聚焦。 2005年12月2日,解振华因松花江环境污染事件引咎辞职。他的辞职,尽管多少有些令人错愕,但依旧被普遍解读为中国的官员问责制度越发健全的体现,被理解为中央对环保问题的高度重视。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当时发布的一份通报称,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发生后,国家环保总局作为国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事件重视不够,对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对这起事件造成的损失负有责任。而解振华作为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他为自己工作中的失察付出代价,也就显得顺理成章。 解振华在沉寂一年之后,如今又出任新职,且其分管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领域正是他的老本行。这其中有两重意味值得关注:其一,反映出中央在官员任用上体现了灵活性——官员不仅要“能上能下”,也要“能下能上”;其二,解振华加入发改委,与发改委此后工作重心的部分转移不无关系。 解振华是一位典型的技术型官员,他于1998年4月出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在这个位子上,解振华一干就是7年多,直到2005年末辞职为止。解振华因为松花江环境污染事件辞职,许多人为此感到惋惜——他要为自己的失察担责,自不必多说,但作为一名富有学识和丰富经验的环保官员,解振华本可以在环保领域内有更多作为。 正如本报记者在今天的相关报道中所提及的,自1982年进入环保总局后,这个“老环保”20多年没动窝。20多年中,解振华在环境保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管理经验,并对 “循环经济”等理论的创造亦有贡献。显然,这样一位资深的环保人是国家的财富。政府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岗位上再次起用他,发挥他的作用,与官员问责制度并不相悖。 官员问责制,并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犯有过错的官员承担相应责任。在从行政性问责进一步走向程序性问责的过程中,官员即使引咎辞职乃至被免职,都应可以在制度的框架内寻找复出的机会。只不过,这种机会要在民主、竞争和法治的前提下获得。 解振华的复出,充分体现出官员“能下能上”的特点。他已为自己的道义责任付出过代价,但其政治生命不该因为一次失察而终结。因此复出本身合情合理,不会招致无谓的非议。而解振华出任发改委副主任,分管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工作,则又反映出发改委欲在环保与资源节约方面加大力量。 2006年底,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接受媒体访问时曾表示,2007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避免出现大的起伏。投资合理控制和节能降耗升级将成为今年发改委职责之内首要的宏观调控任务,但这两项任务在马凯看来是相当“艰巨”、“严峻”。 在节能降耗方面,事实上2006年远没有完成任务,因此马凯曾对发改委系统下“军令状”,要求2007年必须完成节能指标。不过,即便有“军令状”在前,还要有合适的人选来主抓工作。而解振华恰是担负这一重任的理想选择。 在国家发改委列出的14项主要职能中,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排在第10项。根据职能要求,国家发改委要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拟订资源节约综合利用规划,参与编制生态建设规划,提出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的政策,协调生态建设和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的重大问题;组织协调环保产业工作。 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出现深刻矛盾的背景下,从发改委的工作角度出发,亟须从调整产业结构、改善产业布局、推进资源价格改革以及从战略上研究资源节约的规划等工作着力。其中的部分领域,恰恰是原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所擅长的。借助解振华的能力,推动中国的环保工作再上台阶,实在是多赢的举措。毕竟,和谐社会一定应是环境友好型社会。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的网站:www.china-cbn.com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