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翠湖旁的名古屋餐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9日 16:02  《法人》

  近几年,昆明的这些历史文化名人的故居纷纷蜕变为餐馆、茶馆,文物保护与商业利益两种取向发生激烈冲突

  ◎文/储皖中

  石屏会馆,民国十年 (1921年)由清末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发动石屏县在昆同乡及各界人士集资新建,由袁嘉谷题写大门匾额“石屏会馆”四字,馆中刻有林则徐“三岛淳风”匾额。

  王九龄故居,建于1925年,是原东陆大学(云南大学前身)创始人之一、民国时期云南的重要人物王九龄的故居。故居吸取了苏州沧浪亭的特点,适当改变了昆明传统住宅“一颗印”的建筑结构。

  北门书屋,在抗战期间,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抗日救亡“七君子”之一的李公朴先生的居住过的地方,1942年底至 1946 年 7 月,李公朴先生在此创办北门书屋,出售进步书刊。许多民主进步人士常在此聚会,因而有“民主之家”之誉。

  卢汉别馆,是抗日爱国将领、云南起义的领导者、原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的旧居卢汉别馆,在新公馆建成后,旧馆被用作宴请各国宾客的主要场所。

  朱德故居, 朱德1921 年至 1922 年居住过的地方。

  昆明翠湖闻名遐迩,不仅是由于翠湖的美丽景色,还在于她周围的这些充满了浓郁历史文化底蕴的“名古屋”。

  然而,可惜的是,这些名古屋多数正在变成茶、餐馆。

  石屏会馆已经变成了一家饭馆,卢汉别馆变成了一家叫“嘉木轩”的茶馆,王九龄故居变成了名为“翠湖1923”餐厅,“北门书屋”则也变成了两家饭馆:“金石印食府”和“广益饭店”。据当地一位在此经营杂货店的老板介绍,李公朴曾住在广益饭店的二楼,书店开在一楼。

  昆明类似于此的饭馆还有很多家,比如位于景星街的“懋庐”,开饭馆也有六年历史了,与“懋庐”相隔仅一条街的马家大院,也曾做过一段时间的“古名居酒楼”。在这些“名古屋”参观中,相关文物和历史文化保护受到的程度不一,有的经营者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经营场所曾经有过怎样的辉煌。

  “朱德故居模式”:最好的出路?

  和他们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唯一没有和休闲餐饮业相联系的是现在由云南记忆文化产业公司以展览馆的形式负责管理朱德故居。该公司于 2005 年 8 月向有关部门呈送了申请保护、开发、管理的请求,经过层层审批,终于获得了在“管理权限不变的前提下,开展文化交流与展览活动”的权利。公司副总孙瑾介绍,自从公司接手以来,不仅对整个旧居作了修复工作,还制作了关于朱德在云南一段历史的介绍文字图片,家具摆设,以及一些朱德使用过的物件的复制品。笔者去参观之时,小楼二层一间屋子正在举办云南两位本土画家阎甫和吴学文的画展,一间偏屋出售一些与近代革命相关的历史书籍。除两三位长者驻足参观,剩下的就是院内闲聊的几个工作人员。与作为餐馆的老建筑相比,这里显然有些冷清。

  有人认为,开餐馆肯定会对文物造成一定程度的毁坏,同时也有很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木质结构古建筑的火灾隐患。他提议即便是私人开餐馆的,文物主管部门也应对其状况进行监督管理。比如要对它建立一个基金,因为开餐馆一定会对文物造成损坏,文物监督部门要有一定的规划,如果出事以后再管理就晚了。

  于是,一批人极力推荐朱德旧居的保护模式。知情者指出,国家将文物划分为两类: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古建筑都属于后者。文物的产权可以是个人、集体和国家。仅昆明五华区就有文物保护单位 58 个,每一项的维护开发费用都不少。比如翠湖西路的陆军讲武堂,以前曾作为青少年宫,八十年代末开始,政府下令搬迁少年宫,还多次对讲武堂进行复修,每一次修复都要投入几百万元,现今已超过了五千万元。政府财力毕竟有限。遵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中“国家保护为主,并动员全社会参与保护”的精神,可以引进一些企业和社会人士参与文物的开发和保护。

  昆明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李东明则对现在“名古屋”变餐馆的做法持审慎态度的。他认为,属于私有产权的历史建筑可以进行类似的商业开发,但属于国家的,最好还是不要走这条发展路线。

  负责管理朱德故居的云南记忆文化产业公司的孙总也认为民间公司在做公益事业时,可以说是举步维艰。朱德故居曾经长期作为水晶宫社区的居委会文化活动中心,杂乱无章。接管后,他们每年要花六七万元用作维护旧居及支付 6 名工作人员工资。虽然当地所在文化旅游部门开辟了“五华红色之旅”的旅游线路,但牵扯到旅游行业以及其他部门的利益,导游对这种没有“油水”的线路不感兴趣,所以这个地方并不为多数游客所知。所以,现在基本是没有进行什么商业运作,完全是一种公益性行为。由于朱德旧居与其他古建筑相比有特殊性,不可能做太大的商业运作,这已经是“最好的模式了”。

  当然,也有人提到,除了资金上的困难,其他阻力也不可忽略。特别是一些产权归私有的老房子,(物主)也要生存,政府在谋求引进一些企业和社会人士参与文物的开发和保护时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挟制。

  没有历史的城市没有未来

  对文化遗产古迹作适当的开发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体验历史是必要的。但文物保护与商业利益孰重孰轻还是要多加衡量,但历史不应该仅成为食客的一道下酒菜。

  中国人讲求饮食美学,所以有“秀色可餐”的成语。因此将美食与文化相结合似乎无可厚非。况且如“翠湖 1923 ”的负责人所说,他们仅花在修缮上的费用就有两三百万,每年还得花几十万元的维护费用,这实际上是帮政府减轻了一定的负担,总比让它(古建筑)闲在一边的好。 当把大大小小的名人故居以经营餐馆的方式保护,商业气息掩盖了故居的历史文化价值,游客、食客置身“名古屋餐馆”,只记得饮食的“色香味”,而忘记了“发思古之幽情“时,也可能是对文物的一种无形毁坏。就有外地游客这样抱怨:“ 失望,昆明旅游的许多都有名无实,北门书屋的几个门面早就成了家餐馆了,只是门前打了的解说词,似乎倒是去世多年的李公朴在给这家餐馆做免费的宣传。”

  城市在不可逆转的向前高速发展,那些带有历史印记的老建筑有的被“改造”,有的仅留下了躯壳。昆明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较之丽江、大理,一直缺乏自己独有的魅力,失去了包括“昆明老街”、翠湖“名古屋”在内的历史印记,恐怕是重要原因之一吧。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