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凯
在《史记》所记载的诸多世家中,赵世家几乎是最不幸或曰最幸运的。
说其不幸,是因为其两次濒临彻底灭亡的边缘;说其幸运,是两次都从灭亡边缘起死回生,终于立国,赵国在战国七雄里还是强大的国家之一。
这两次非常际遇,一次是赵家被屠岸贾灭族,靠家臣保留下来一个遗腹子,成人后赖韩家美言,被重新赐予赵家的原有封地,从而再度兴盛。另一次是智知伯与韩康子、魏桓子3家围赵家于晋阳,眼看要城破族灭,转瞬间乾坤挪移,赵家联合韩家、魏家反灭了智家,从此3家分晋之势铸成。
人常说成功三大要诀是天时、地利、人和,赵家前一次起死回生,靠的是人和。有忠仆以命接力,养成赵氏孤儿,又有韩家在关键时刻美言。第二次大翻盘,赵家靠的仍是人和。没有和魏、韩两家的充分默契与沟通,断不会有那样戏剧性的结局。
而那个转瞬间由峰顶跌落谷底、从此万劫不复的知伯,正是在人和上翻了船。
晋末,六大家族掌握国家实权,公室成了空架子。公元前497年,赵鞅因为家族利益,要杀邯郸市的一把手赵午。午的儿子和六大家族中的中行寅、范吉射两家联合起来攻打赵家,政府军也出马,把赵家包围在晋阳。一阵儿眼花缭乱的反复之后,先是韩家、魏家、后是政府军出马,开始攻打范吉射和中行寅,把他们打跑了。韩家、魏家又替赵家向晋君道歉,晋定公赦免了赵鞅,恢复了他的地位。
4家瓜分了范家和中行家的领地,家中势力最强大的知伯这时把持着朝政,晋国的政务全部由知伯决定。他要求其他3家把分到的范家和中行家的领地都给他一家。韩家、魏家都乖乖地给了他,于是知伯更成为四家中的巨无霸。
可赵家拒绝割地。一怒之下的知伯马上联合韩、魏两家向赵家进攻。赵家退守晋阳。攻城战一打就是一年多。3家攻城不下,就引来汾水灌城……眼看着赵家就要彻底灭亡了。
假设:晋阳城破,赵家再次被彻底灭族。赵家的地盘被智家、韩家、魏家所分。以后分晋的三家成了智、韩、魏,战国七雄里不会有一个赵国,而是会有一个强大的智国。
再假设:以知伯的贪婪蛮横个性,灭赵后,韩、魏两国都会被他逐渐吃掉,最后不会有3家分晋,而会有智氏代晋。一个强大的换了主人的晋国仍会存在,战国七雄会成为五雄。有这样一个强大的晋国挡在面前,秦国的统一大业会是个什么结局,尚难预料。
知伯若是个稍平和厚道之人,瓜分晋国的三国或四国里定有智氏一国。因为他要么会与其他家族和平共处,要么在一起惩戒其他家族时会很好地团结起主流家族。
知伯若是个更阴险狡诈之人,他会藏起尖利的獠牙、蒙上虚伪的笑容,让韩、赵两家在死到临头才知知伯之凶残,那能独吞晋国的,非知伯莫属。
但贪婪霸道而又愚蠢的知伯注定抓不住这个机会。霸道惯了的知伯是个不知道尊重别人利益的人,也是个不知道尊重别人人格的人。在灭赵的最重要时刻,晋水淹灌了晋阳城。知伯亲临前线视察,当时的派头是:另两大家族的首领魏桓子为其驾车,韩康子陪侍车右。
这时候,知伯开口说了句历史上最愚蠢的改变历史的名言,他说:“我以前不知道水也可以灭亡别人的国家,如今才知道了。既然晋水可以淹灌晋阳,汾水自然也可以淹灌魏都安邑,绛水也可以淹灌韩都平阳。”
他这惊天地、泣鬼神的名言出口后,驾车的魏桓子用臂肘碰了碰韩康子,陪侍的韩康子也用脚碰了碰魏桓子。这一肘一脚,在以后的历史上被人反复提到。因为它是战略大格局惊天之变的转化点。随即的变化是:韩、魏两家与濒临灭亡的赵家合谋,突然合攻知伯,最强大的智氏家族彻底灭亡,领地被赵、韩、魏三家所分。三个新的国家出现了。
知伯失败了,所以今天怎么评点他都有道理。比如说不得人心、不给他人生存空间、没有信誉……尤其是让经历过“文革”这种斗争文化洗礼过的中国人来看,什么不知韬光养晦、过早暴露战略意图引起对手警觉、没有抓好主要矛盾、没有居安思危等等。
但要想的另一个问题是:知伯的失败是必然的吗?就像今天人们谈论许多贪官以极度的贪婪愚蠢却能迅速爬到令人瞠目结舌的高位一样,为什么以知伯这样的贪婪霸道而又愚蠢,会跃上几乎成为晋国新主人的人生高度?
许多事情就怕转念一想,如今看网上许多帖子,谈及明代的文化、国民素质、士族节气……无不感慨万千,叹被满清全面破坏,以致民气为之所断。初看深以为然,但再一想:如果明代的文化是那么正气盎然,国民素质是那么可堪造就,怎么会被几百万人的满族就顺顺溜溜地打了下来,并一口气服服帖帖地被统治了几百年?
所以有时候,有些异类的成功可能正是因为其常人所不耻的劣行,有些难解的失败可能正是因其表面的虚浮。
孙凯 著名媒体人士,曾任中国青年报记者部主任等职,现任《瞭望东方周刊》副总编辑,国际航空报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