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文化失根的危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7日 03:34 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王岳川

  当代文化问题与文化误读和文化战争紧密相关,同时与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和政治紧密相关。近代以来,中国被强行拖入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时间序列,盲目而无助地追赶西方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步伐。

  对人类文明的讨论应超越先进与落后之争,历史上的中国文明和欧洲文明分别代表了“大陆文明”和“海洋文明”发展的巅峰。人类的本体论应引入空间维度,并在此基础上重新修订西方的线性时间观,代之以从大陆文明到海洋文明再到太空文明的时空序列。全球化时代,太空文明打破了国家民族界限,使得文明间对话的机会得以增长;对于文化内部而言,大众与精英之间的界限渐趋消解,通过便利的大众传媒,各种社会群体可以在中国文化的创新过程中提出自己的主张。

  大众文化是否代表民间文化?

  对于民间思想,笔者一直抱持很高的热情,民间是思想活水的源泉。许多学者来自民间,他们童年和青年的记忆被带到学术思考当中,使得学术不至于沦为镜花水月的精英游戏,而保持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观照。当我们处于一种中心文化的时候,如果忽视了弱者的文化、“沉默的大多数”的呼声,这种思考就可能会沦为没有良知的思考。民间的思考不仅是个体需要完成的事情,而且能为整个群体带回很多新的反馈、新的底层的一些信息,从而避免了精英思想的僵化。

  然而谁能真正代表民间?在体制中的思考并不意味着体制性思考,问题的关键首先在于立场。许多人身在民间心在庙堂,这样的伪民间更需要警惕,相反有一些心怀天下的精英反而更能代表来自底层的声音。另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大众传媒的介入,今天人类进入了“后大众传播时代”,信息高速公路以其迅捷方便和时效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但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包括信息泛滥、网上恶搞等。随着精英文化在信息网的传播中受阻,大众文化日益泛滥。

  然而,民间文化并不等于大众文化,更不等于流行文化,需要警惕的恰恰是消费社会的特有功能,那就是把一切“民间”、“大众”的东西迅速商品化从而成为一种姿态。与大众传媒不断消解精英主义,推行日常生活的平面化相伴随,八亿真正的“大众”——农民兄弟——在大众传媒却是被忽视甚至被低贱化的群体,真正的“大众”文化诉求无人聆听。大众传媒实际上只是一种表面上的自由选择,信息的芜杂和私人化,以及信息传播的高速度,更多代表了后现代都市文化的特征,它在颠覆旧的

神话同时又将自己建构为神话,在以瞬间感取代历史性,平面感消解深度模式后,必将加剧社会和个体的“单向度”。

  事实上,这个时代的精英文化正在衰落,当前世界的文化制度和生活方式不是以大英帝国、大中华或者古

罗马、古希腊的趣味为标准的,许多古老的审美趣味都成了历史,文化在迅速美国化。美国化推崇当下的消费、娱乐和身体,高雅文化变得不值得欣赏,非急功近利的、不能吸引眼球的东西都变得没有价值。快餐文化形成了今天的主流,思想浓缩的陈年老窖被新轧成的扎啤替代。美国社会充斥着球星和娱乐报道,“明星”成了大众饭前饭后的谈资,电影是为成年人编造的童话,在这种趣味下,波普艺术、大众文化影响全球,使得英国的绅士、中国的文人雅趣都不合法了。虽然美国许多哲学家如丹尼尔·贝尔、瑞查·罗蒂一直上溯到杜威并非如此浅薄,但他们许多有价值的吁求却被忽视了。

  对于中国而言,经过一个世纪的西化,当代文化正在变为美国的“批发文化”或“亚文化”,文化正被表面化和庸俗化。以收视率为例,央视的文化对话节目和读书栏目收视率非常低,相反插科打诨等文化含金量很低的娱乐节目却占据榜首。今日中国在民主和自由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和传统中国相比,也存在文化失根问题。中国的城镇和乡村在西化的巨型想象中风行卡拉ok、染金发,而传统文化的诸多形式正在或已经消失,思维方式的全盘西化,人伦价值方式不中不西等。百年树人的教育正在快餐化,大学的功能不断消失,随即出现了种种棘手的问题,如大学生毕业找工作难,因为不能迅速兑现价值;有些人甚至认为大学不如商场,这就是用美国逻辑来要求全世界的精英文化。

  伴随着大众传媒不断用流行颠覆经典并生产新的文化偶像,体育和娱乐明星在全世界迅速走红,以姚明为代表的体育明星和以章子怡为代表的影视明星,在对中国文化缺乏基本了解的人们中,被误读成为中国形象代表,影响着世界对于中国文化的正确而深刻的理解。现实有其合理性,但仍需思考中国当前的文化形象是否存在问题。世界所喜闻乐见的中国形象,未必是我们想要呈现给世界的形象,也未必是符合中国在太空文明阶段国际地位的形象,这期间存在的问题反映了当代中国形象的尴尬,决不可轻轻放过。

  在我看来,中国完全不用步美国文化的后尘,姚明和章子怡们的作用是如流星般飞舞穿梭在西方世界,以璀璨的笑容和青春的风貌向西方表明中国的和谐文化和交流愿望,章子怡和姚明就像迎宾员,只是把人家唤进去,最后吃的菜还是有家传历史的满汉全席,只看笑脸就饱毕竟是痴人说梦。我相信孔孟老庄的轴心时代思想,乃至一切传承至今的古老制度、思想观念、国家人格和中国身份特征,都会在太空文明时代承担着不可取代的重量级作用。

  当精英文化开始奏响挽歌,美国的麦当劳式文化粉墨登场,这意味着人类文明将重回蛮荒,山呼海啸的球场竞技,灯光闪烁的梦幻舞台取代了文化的传承和精神价值的塑造。这种种弊端将使人类文化遭到自古罗马衰亡以来亘古未有的大灾难。知识分子的价值在于,作为文化身份的命名者,绝不能跻身为“沉默的大多数”,而必须对现实问题先行见到并预先警示,越是流行的越需要加以质疑,这种清醒的责任意识和独特的德行操持恰恰是知识分子的秉性所在。

  大众书写的衰落

  随着人类进入网络传媒时代,纸张泛滥、印刷品大量出现,电子文本迅速取代了纸质文本,精英写作正在败给日常写作。个体发表文章、著作的机会更多,导致写作人数上涨,作者与读者之间界限模糊,甚至出现了作者身份贬值。作家也不必顾忌批评家的说法,因为每个人都身兼批评家、作家和读者多重身份。

  大众书写成为趋势是人性的进步。过去的作者是导师、精神引路人,今天则成为人间指南的“编辑”和“编导”,在众声喧哗中每个人都在写作和言说。单向的启蒙者和教众关系,被共同游戏的圆桌会议关系所取代。强调“参与”是与后现代精神一致的,生命短暂,仅仅被人训导是不够的,许多人聆听了别人一辈子却没有表达的机会,而网络则强调了每个人的主体性、参与性和创造性,激发个人创造包括初级创造的想法,每个人合法地游走于网络海洋,这是民主、自由的体现。

  问题的另一方面,网络书写也彻底颠覆了纸本文明的游戏规则,使真正创作天才,思想大师混同于普通人群,他们的思想淹没在无穷尽的、狂躁的网络垃圾当中,黄金和瓦砾混在一起,再也没有慧眼把他们分辨出来。过去图书馆是大学生每天的活动场所,今天去图书馆的人却越来越少,从前离开了图书馆就没有办法写作,今天的网络搜索盛行,却很少有人做系统的读书卡片了。

  较之以前的沉静,今天的人们显得浮躁,人们再也没有山阴道上目不暇接的体验了。瘦身、美容、养颜等广告政治中心主义盛行,也说明人类对身体关照的同时减少了对思想的观照。由于狂躁和自恋,人们停留在自己的天地,变得空前爱自己,不再关注他人,不再爱人类和爱世界。

  网络博客可以将个人的文章放到互联网上,供人自由查阅,许多文化精英也主动选择这种和大众交流思想的形式。但这种方式旋即产生了许多问题,博客会因为某件事情导致激烈论战,在中国网络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所有污泥浊水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汹涌而至,已经有许多公众人物关闭了自己的博客。

  更重要的是,人要准备“功课”才可以去谈话,许多散乱的话语,其意义仅限于当下的语言流,而不会成为长久的公共话题。有些学者和作家滥用自己的过去,滥发文章和议论,几年后便只剩下可怜的故作姿态。问题不在于精英或反精英的二元对立,而在于只有成为有质量的人,才能写出有质量的文章、产生有质量的思想。

  超越的可能

  让边缘发声,让弱者自我表述是后现代主义的题中之义,但在中国这块制度现代性并不健全的土壤上,后现代主义和消费主义迅速结合,并生成许多怪胎。文学、艺术甚至学术领域的后现代主义大军甚嚣尘上。消费主义搁置了所有争论而把人拉回现实,很多二元对立,包括制度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激进主义与自由主义,精英与民间等对抗变得不再重要,问题被简约为商品化的实用逻辑。

  最近的“梨花诗”事件体现了诗和思都沦为消费品后,问题意识的丧失导致了创作和批评的严重滞后。知识分子在精英与大众之间徘徊不已,最后的选择却偏向了消费主义。在今天的大学课堂上,谈个体赚钱之道和欲望问题,要比谈哲学和审美更能吸引听众。

  太空文明是智力角逐的时代,而不仅仅是靠技术和金钱。正如有的学者所说:“

中国经济的崛起还没有带来文化的复兴,也没有造就一种新的文化。相反,传统文化正在加速度地消失,被商业文化、快餐文化所取代。经历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洗礼的中国越来越难以见到传统的痕迹了。在一定程度上,中国正在变成一个失去文化传统的文明。”这提醒我们要认真清理文化地基,回想我们走过的道路,哪些是可以整理出来的东西?能否把它们变成人类共同思考和前进的灯塔?中国文化应如何在纷扰的时代找到自己的方向,并迎接自己的未来?

  人类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茫然四顾,不知所终。文化的悲剧在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其位谋其政。只能临渊羡鱼不能退而结网,这恰恰是一代知识分子的真实命运。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