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靠什么守住学生公寓的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5日 01:24 财经时报

  彩石 

  人民大学的“封门”事件,几乎在一夜间就成了热点话题。在北京发生的事,原本上海人不太会在意,但这回不一样,即使在上海,这也成了佐餐料——笑料。

  事情很简单:人民大学最近出了个规定,叫《加强学生公寓管理若干问题的说明》。这个听起来像是红头文件的“说明”,取消了学生们“串门”的权利:“(学生)出入公寓区携带证件以备检查,非本公寓区的任何人员非因工作关系不得入内。”

  这种颇有高墙大院风范的管理方式,自然会让绝大多数学生不那么舒服。更加让学生们不舒服的是,虽然声称“欢迎提出意见和建议”,却又明确表示:“对不服从公寓管理或在BBS上煽动情绪的相关人员,学校将视情节予以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类似的管理方式,在这所全国著名的高等学校,其实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作为该校曾经的学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笔者也曾“见识”过——那时候是,女生进男生公寓,没问题;男生进女生公寓,没门。

  这一规定后来遇到了麻烦。某一年,由于公寓紧张,难以调配,学校不得不安排男女生同楼——那个“学一楼”下面的两层住男生,上面的四层住女生。男女同楼事出无奈,但为了便于“管理”,当时的管理者想出了一个“妙招”——他们在该楼两个楼梯里,一个加了一道“岗”(用于女生上楼),另一个砌了一道墙。

  但这道墙命里注定不会那么牢固,隔三差五,就会有人想着法儿推倒它。随后就是,砌了推、推了砌——为了保护这道墙,后来也有“视情节严肃处理”的通告,但总有人甘冒风险,和这道墙过不去。最后,管理者终于厌烦了游击战,干脆在墙后加了一道牢不可摧的铁栅栏。

  当年的人大,禁止的是男生进入女生公寓,虽然也有非议,但总还能找到合理的逻辑——自保障“风化”出发,避免出现治安事件。到了今天,男生进女生楼自然不可,女生进男生楼也不行,就是男生进男生楼、女生进女生楼,也成了为管理者所痛恨之事,逻辑又何在呢?

  事实是,今天的规定,是当年那堵墙的后续。只是奇怪,时间过了十几年,管理者的智慧却似乎在倒退——有形的墙都不管用,更何况是一纸规定?连人大的学生都认为,这不过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纸老虎,管理者们就考虑不到?赚来学生们心情不爽,又赚来社会议论纷纷,图什么?

  其实,不管是十几年前的墙,还是今天的规定,昭示的只是管理者智慧的空乏、思维的僵化,还有管理者高高在上的“权位优越感”。这一思路的延续,往极端里走一点,就容易找到它的荒谬之处——所谓“保障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休息”,所谓安全、文明等“考量”,不过是为管理者懈怠偷懒、逃避责任找到的托辞。

  保障学生们安全和“文明”的最好办法,其实是大门一关,实施宵禁。或者干脆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清理闲杂人等。这样既避免了社会风潮涌入,又保障了学校治安秩序,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最让人“无言以对”的,是该校学生处某处长的解释:以往女生可以出入男生公寓,而男生不能随便出入女生公寓,容易被理解为“性别歧视”,“现在一视同仁了”。按他的解释,这一规定似乎成了“男女平等”的标志,那么是不是能够这样解释:过去的一夫多妻制是性别歧视,干脆推行“一妻多夫制”,就做到了“男女平等”了呢?平等没错,但是平等地进步,还是“平等地倒退”?

  作为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高等学府,人大的管理者似乎该好好温习一下“大禹治水”的故事,学学疏堵之道,也该好好学习一下管理者手册(不是管理手册)。砌一道墙容易,堵一扇门也不难,但要真正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大学,首先需要有一个现代化的思维,一个适应现代化的环境。

  他们似乎还应该好好考虑一下自己的角色,当学生们把高昂的学费交到学校的时候,他们不仅仅“买”来了听课、读书、受教育的权利,同样也包含了安全、文明、整洁的环境——却一定不包括对正常交往权利的剥夺。而每一所真正享誉世界的大学,都不仅仅以“读书”育人为目标,还包括开阔的视野、良好的传统和精神供给。

  那么“封门”式的管理环境,又会形成什么样的传统,传达什么样的精神呢?在中国——乃至全世界,连“串门”的权利都被剥夺的,怕是只有高墙大院里的“牢友”们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