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德国司机忧虑的背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0日 03:50 第一财经日报

  王佑

  最近,我认识了一位年近六旬的德国老司机汉斯。

  20多年前,他去了日本和韩国。出国前,本来打算到中国溜达一趟,但到日本后,朋友告诉他,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上海,到处都是自行车,连叫一部出租车都相当困难。访问中国的计划因此夭折,他决定打道回府。

  前几天,他与一位中国客人谈话后,突然有些不知所措。

  汉斯在德国最大的一家租车公司上班。今年下半年,他拿到了一部新款奔驰。一位中国客人上车哇地叫了一声:“这是新款的奔驰吧,国内估计很快会有。”该客人还主动向他介绍:在北京、上海,奔驰等新车型一旦上市,一般都被订购一空。

  汉斯不解:那自行车都哪去了?客人哈哈笑起来:自行车当然还有,但显然没有汽车畅销。

  汉斯很高兴自己找到了知音,但更多的还是担心。他儿子今年17岁,在一家轿车工厂做实习工人。孩子所在的工厂老板不久前说过,公司要裁员了。

  在欧洲,汽车厂商的日子还算好过,而大量

化工和其他制造类公司则度日如年:他们获批的土地越来越少、污染控制越来越严。各国政府知道,仅靠提高汽车排污标准还不够,要从根本上治理环境,还要从行业的源头着手。

  全球化改变了中国人的消费和生活习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之后,对

奢侈品的兴趣也日渐浓厚。但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当国人不断消耗名牌的同时,地球的另一边,尽管有完善的污染治理措施,却不断以各种方式控制着产品的产出。因为,不停地生产,就意味着不停地排放。

  如今,对奢侈品的崇拜和消费,已从发达国家逐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当发达国家的工人们,正为高档产品制造减少而担心丢失饭碗时,我们又该担心什么呢?(作者为本报产经中心记者)

  更多精彩内容请浏览第一财经的网站:www.china-cbn.com

  中国首选,价值之选!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广州)0755—82416077(深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