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3日 01:07 中国经济周刊

  ★文/王冀平

  素质教育在我国提出了20多年、实施了10多年,但教育界围绕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讨论却一直没有谢幕。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突出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方针,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对于如何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如何认识和把握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深层关系上,又出现了新的困惑。

  一方面,应试教育既有历史根据,又有现实基础,虽然备受诟病,但至今屹立不倒。教育界虽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但实际现状却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素质教育树而不立,应试教育打而不倒。素质教育的推进不能尽如人意,而应试教育仍然大行其道。

  另一方面,素质教育究竟是什么,其内涵至今仍不甚清楚。有专家认为,即使是素质教育本身,也可以有两种颇为不同的价值取向:一种是个体取向,它主要着眼于个体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素质,侧重强调个体素质发展与培养的评价模式等;另一种则是公共取向,它是一种能够包容个体利益、可以为个人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空间的素质教育。

  虽然现在还不能断言,以往的素质教育实践就是基于个体取向,但在素质教育实践中,对公共取向、公共利益重视与强调不够,存在着放大、甚至绝对化素质教育个体取向的现象,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在片面化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还是存在着一种逻辑上的同构关系。这样的素质教育并不比它所要克服的应试教育高明多少。

  比如,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国家公民的教育,它要求按照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普遍要求和公共准则建设学校和课程,要求以国家和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作为基础教育的“共同道德”和“共同教养”,进而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而义务教育之所以是“义务”,就在于国家有权力要求所有人接受这种公共性的教育和道德规范,人们也有义务接受这种公共性的教育,并遵守这些共同的道德规范。

  因此,所谓素质教育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这三大要义从根本上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内涵。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其中所倡导的促进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原则,其实就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一方针在实践中并没有真正得到贯彻落实,主要问题是片面倚重智育,忽视了德育、体育、美育等其他方面。

  从另一个角度说,我国发端于1000多年前的应试教育,是中国对现代社会乃至文明世界人才选拔、政府治理的重大贡献,有助于更广泛地识别和选拔各类人才,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阶层流动。但现阶段所谓的应试教育,则特指那种脱离社会和人的发展、单纯以考试为中心,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功利主义教育。正是由于这种教育观念的畸形发展,素质教育才在正本清源的需求中应运而生。

  因此,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对立,归根到底是两种教育价值观的分歧。从价值观层面加以认识和把握,就意味着无论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既非简单地限于一时一事,也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和反映在基础教育乃至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各个方面。也只有从价值观层面上,大家日益认识到应试教育的有限与无益之后,就会更加自觉、主动地呼唤教育实践回归到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正确道路上来。

  总之,我们不妨站在价值观的高度,以辩证的态度来看待素质教育。比如在价值观层面,必须真正确立和落实素质教育的主导地位;而在具体的教育策略或者技术层面,则可以继续借鉴运用应试教育,特别是它的一些既行之有效、又同素质教育目标相融的方式方法。这不仅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