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铜臭:黄金周仅此一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7日 01:59 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记者王松  见习记者田锦凡

  “十一”黄金周,井喷式的消费热潮再次在中国民众中涌起。

  黄金周制度已走过多年,人们已经习惯了在“潮”未退尽之前来一次大盘点,看看可有几粒遗落的“黄金”未来得及收进口袋。

  据商务部监测,10月1日至7日,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3000亿元,这意味着13亿中国人在7天时间里潇洒地花掉了3000亿元。而此前的“五一”黄金周,13亿中国人刚刚花掉2780亿元。

  尽管这13亿只是个概数,2780亿和3000亿也仅能从消费品零售总额里管窥,但买者大出阔手,卖者赚得盆满钵满的热闹景象似乎在大言不惭:中国人真有钱,也真舍得花钱!

  有人认为,黄金周已经充满了铜臭味。笔者以为,正面地理解,此言并不为过。

  今年“十一”国庆中秋喜相逢,双节共庆,更是激发了民众消费热情:举家出游,

婚宴家宴挤爆黄金周,手机、数码产品、金银珠宝、应季时装等再次成为市场宠儿,备受追捧。看看我们身边,还有媒体上一浪高过一浪的数字潮,大家的脸上和笔头都洋溢着喜庆和欢乐味。可是冷静一看,这些味里都裹着贵重的铜板。

  与景区里随处丢弃的垃圾、满桌的残羹剩饭和市场上堆弃的包装纸箱相比,铜臭味闻起来其实并不舒服。

  节俭素来是中国人的“大德”,尽管喊得比做的卖力,但平素里还经常“洗脑”,固然清醒一些,然而春节、“五一”、“十一”一到,消费冲动就再也难以抑制,潇洒花钱,几近“疯狂”。似乎这样的封闭由来已久,一旦开闸便势如山洪。

  火山爆发会使周遭几百里地物种绝迹,“井喷”虽无此巨力,但带来的问题也不可小觑。不久前全国假日办负责人在总结以往黄金周存在的问题时坦言,人流、车流集中,热点城市、景区的结构性供需矛盾已成突出问题。

  笔者在此无意将黄金周消费热潮庸俗化。国家出台黄金周制度,目的本是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但是,消费不应该是黄金周的惟一内容,“黄金”也不应该是黄金周的惟一目的。

  绞尽脑汁试图在黄金周淘尽每一粒“金”,利用节日赚钱本无可厚非,但景点、商家不能只盯着消费者的钱袋子。而国人时常抱怨工作繁重,生活不轻松,如今休闲日子来了,怎又休而不闲呢?

  或许,商家多放一些服务的“盐”,民众多放一些休闲的“油”,则黄金周这锅只有过重“黄金”味的浓汤便可以调和一些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