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艺术北京:消费当代艺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5日 16:40 经济观察报

  周文翰/文 Weed/摄影梁克刚

  似乎是“艺术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上最兴高采烈的人,10月5日的开幕酒会之夜,他热情地把各路朋友拉到宋庄一号当代艺术中心展位前欣赏一张红底黄字的油画《壹拾捌萬捌仟捌佰圆》,让他兴奋的是画作传达的概念和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现状的对应:“我经营这个艺术空间后,才发现很多买画的人实际并不关心艺术家画的是什么,而是很直接地问这张画几年前卖多少钱,现在卖多少,能不能升值。于是我就直接画出价数,当这个画流通到市场上,买来买去又是一个价格,这种表和里、概念和实际的差别可以说是对当前艺术市场现状的一个呈现”。梁克刚坦承画并不是自己动手绘制的,“我出概念,然后让别人去画”。

  不过,大部分参展画廊主没有梁克刚这样有趣,他们参加这个画廊博览会带有更明确的目的:出售作品、结识更多的收藏家和交易商、发现新的艺术家和艺术趋势。多数在北京经营的画廊或多或少达成了前两个目标,比如北京帝门艺术中心所代理的年轻艺术家组合Unmask的雕塑 “半透明”系列贴上了密密麻麻的售出红点,空白空间、现在画廊也卖出多件作品。来自海外的画廊则成绩平平,对此他们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毕竟,“艺术北京”上最红的仍然是中国当代艺术。

  增长的多元趣味

  纽约Michael Petronko画廊的泊大卫多少有些惊讶地发现,一位中国藏家以大约80万人民币的价钱买下了他们带来的安迪·沃霍尔丝网版画《玛丽莲·梦露》,显示中国藏家对外国艺术品的兴趣在增加。另外,西班牙的两家画廊带来的米罗的版画作品以7.5万美金的价格售出近10张。这些尝试购买欧美艺术品的中国新富是很多海外画廊设想的未来客户,但目前还仅仅是一个开始,他们的兴趣集中在价格较低的版画、素描、小幅油画方面。

  泊大卫们更关注的还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走势——他们画廊从五六年前开始经营中国当代艺术品,为和中国人打交道还特别雇佣了会说中文的泊大卫。纽约现在有五六家主营中国当代艺术的画廊,并有越来越多的人谈论中国话题。泊大卫承认,多数人对中国艺术品两年来飞涨的价格喜忧参半,并特别强调大家的目光不要为拍卖会上爆出的高价误导,“一个合理的市场结构中艺术家和画廊有长期的利益关系,艺术家不应该急着上拍卖会”。

  “艺术北京”的成交额不逊于任何一场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会,根据主办方的统计,五天展会的总成交额超过两亿元人民币——实际上,这是一个无法核实的数据,多数画廊并不愿意公开它们的真实销售额。即使画廊和藏家在展会上达成购买意向,他们也更喜欢私下交易,这也给统计带来了挑战。

  相比4月份的画廊博览会,版画作品、雕塑、影像的成交量有所提高。经过之前三届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的熏陶,画廊多意识到雕塑、装置不好销售,所以这次出现的装置作品大大减少,增加的是小幅油画和版画。在油画价格普遍高涨的背景下,藏家有意开发这些小项目。

  残缺的艺术生态

  私下的议论和传言总是大型聚会中最有吸引力的部分,对“艺术北京”,参展画廊在表示肯定的同时也不乏抱怨,最受诟病的是参观人数明显要比4月在国贸举行的另一画廊博览会少。这很多程度上因为展会所在的农展馆的位置要偏僻一些,没有国贸那样密集的人流。而空白空间的田源指出,“艺术北京”的举办时间夹在德国柏林、科隆两个艺术博览会之间,让很多欧洲藏家无暇分身,影响了欧洲藏家为主要客户的画廊生意。

  最新的消息说

意大利人正在和上海艺术博览会方面沟通,计划明年在上海操作画廊博览会,这将让京、沪两地多个博览会之间的竞争更趋白热化。“艺术北京”执行总监董梦阳坚信自己能笑到最后,他说明年会在展览形式、设计、宣传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创新,努力做到比今年更好。在他看来,“艺术北京”必须锁定亚洲市场,形成国内外买家可以在北京看到亚洲精英画廊的格局。就本届展会来说,韩国画廊对进军中国态度积极,而日本画廊界在前两年大举试探之后,有点意兴阑珊的样子。

  会上会下,针对中国艺术市场泡沫有多大的辩论还在继续,但这并没有吓阻众多新进入的画廊和投资者的步伐,798艺术区的画廊数量还在继续增加中,艺术家们忙于参加各种名义的展出,经常可以看到同一艺术家的同一个作品在不同的展览馆移动。就此,北京艺门画廊的负责人马芝安告诫艺术家,“应该想一想哪些是比较重要的展览,哪些是不太重要的展览,看看你的创作质量,而不是做那么多展览”。她也对一些艺术家的草率感到震惊,“一些画家的画卖到了3万美金,可他们用的画布却是很低很低质量的那种,有的摄影师使用的相纸也不是那种可以长期保存的专业相纸”。

  空白空间的主持亚历山大·奥克斯则对中国的美术馆体系表示担忧,“在中国一个艺术展览往往只是艺术家和艺术家之间的展览,或者说是艺术家和收藏家之间的展览,无法吸引更广阔的观众群体”,这很大程度上和公立博物馆在公共教育方面的无能有关。因此他强调要从艺术生态的角度看问题,“我觉得我们现在应该考虑怎样能将博物馆做得更好,怎样能将博物馆的影响力做得更大,怎样能够有更好的策展人和策展计划,与此同时将艺术作品做得更好,而不仅仅是谈买卖”。

  链接

  “艺术北京”的同期展览

  十月的北京,展览多到让艺术圈的人腿脚发麻。其中,宋庄艺术节规模庞大的系列展览活动和方立钧、刘小东的个人展览,吸引了最多人的关注。而这些展览的背景、操作方式呈现出来的差异,恰好也反映出中国当代艺术的复杂现实。

  宋庄艺术节:

  回到中国的超级现实

  和“艺术北京”同期开幕的第二届宋庄国际文化艺术节有着官方风格的开幕典礼,喧闹的音乐、鲜艳的舞台和宏大的说辞。宋庄镇的主要官员提出“文化造镇”的战略,开始把聚集在各个村落的上千艺术家当成一种资源来开发,正投入资金改善道路环境、开建国际艺术园区。政府介入带来的变化也影响到著名的艺术批评家栗宪庭,他出任馆长的宋庄美术馆也在这期间开馆。

  栗宪庭仍旧保持敏锐的艺术洞察力,从时髦的观念艺术潮流转向现实主义,邀请摄影批评家鲍昆策展了目前为止中国最大规模的一次纪实摄影展览“天地之间——现实主义的记忆”。李晓斌、王征、唐浩武、赵铁林、王福春、张新民、付羽、路泞、魏来、章翔鸥、余全兴等十一位摄影家的镜头纪录了胸别纪念章的上访者、西海固的农民、流徙的民工等社会底层人的生活状态,鲍昆强调这些摄影师和被拍摄者的平视关系,“他们尊重那些人,展览也让超过三万观众看到了艺术明星、财富巨子之外的生活”。但是,被观看的“他们”仍然是无名的、沉默的。

  今日方力钧:向上爬、向下挤

  这是微观的方力钧和宏观的方力钧的较量。他的35米长的大油画并没有征服今日美术馆那个过于高大的展厅,真正吸引我的是从天而降的钢丝上爬着的那些婴儿小手一般大的金人,他们向上爬,但他们的命运细若游丝。在另一些角落,则有一些小小的金人挤在边沿上,好像寄生的植物,甚至是臭虫一样。

  这是他第一次在国内举办如此规模的个展,但是观众对他经常在各种群展、拍卖会和报刊上露面的标志图像并不陌生,那些光头的泼皮随着艺术家年龄的增长,似乎也变得庄重甚至悲观起来,这是自然而然的成长还是有意要和以前不同?有趣的是,作家王朔、摇滚歌手崔健、艺术批评家栗宪庭、媒体人洪晃、陈侗以及艺术家王广义、岳敏君、艾未未、杨少斌等等的“金头”也出现在展览中,其中一件还是方力钧本人的头像,有些光束打得特别亮,有些又陷入在昏暗中,这很容易被解释成是对今天人人“向前看”的“金粉时代”的戏谑。或许,也仅仅因为他们是方力钧的熟人,他只是想和大家开一个玩笑而已。

  刘小东新作:

  转瞬即逝的“多米诺”

  一个纯白色的展厅里,东墙面上“站着”五个都市时尚女孩的人像,对面柱子上则是五个男孩的画像,联系每对男女的是地面上一串多米诺骨牌。西墙上有策展人尹吉男写下的一段话,“我想艺术理应成为当代寓言。 明知盛装之后是空悲,作秀之后亦是空悲,不过,这一瞬间如此辉煌!中国当代艺术在主流化之后极尽灿烂,一片繁忙与得意,不再悲起悲落。人登空城看烽火。极尽灿烂之后是空悲的美,多米诺的结果是观望者的缩影。事物总是毁灭的,但毁灭的意义一定各有不同。”在相邻的一个展厅中,还有以小说出名的阿城对刘小东这次创作的摄影纪录。更有意思的是,11月23日展览结束的时候这些青春的男孩女孩像会被刷掉,不能以艺术品的名义流通到艺术市场上。

  显然,这个作品是对如今中国当代艺术极度商业化的一次戏讽,展览概念和开幕式的热闹场景、画廊所处的明清皇家谷仓建筑组合起来,确实有一种“繁华蜃景”的虚幻感。在人边上的空白处,刘小东画了一条狗、一条蛇,一只鸡和几尾游鱼,他觉得现在的人活得太没意思了,还不如动物。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