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向前一步是传统么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5日 14:50 经济观察报
李劳/文 祭孔子、穿汉服、读私塾、住中式别墅……一股复古的风潮正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中滥觞。富裕的中国人仍然在向西方进行全面学习,但已经有一部分人开始回过头来,关注已遭忽略多时的中国传统。从穿衣行礼、读经晓义到立业择宅,浸淫西学百年的中国人正在试图在自己的传统中寻找自己安身立命的规条。 然而,正如当初舍弃中国传统投入西学怀抱一样,这次的传统回潮也引发了很多怀疑。中国是否已经可以在西学里毕业,具备了重整传统的能力?这一次的传统回潮,有多少成分是真正的文化传承,又有多少是商业噱头,又或者干脆是虚荣心在作祟?更甚一步,这一次人们是否已经触及断裂已久的传统精髓,如何去继承才可以避免流于表面? 汉服:了解祖先的一个途径 就在现在,百度汉服吧的发帖量已经达到了19万之多。2004年5月31日,一位匿名网友在这里发出了第一个帖子。到今年,汉服运动已经成为一种风潮,在河南、山东、北京,在祭孔时穿起汉服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有一种中正平和的感觉,有中国人的风骨。中正平和,一方面来自于汉服尚正,方摆圆祛,毫不马虎;另一方面来自于汉服的衣随人身,人异则衣异,服装如同延展了的身体,越过了御寒、蔽体的原始功能,成为了美与意的融合体。”汉服吧主溪山琴况这样描述自己穿汉服的感受,“汉服复兴运动,本身就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复兴运动的产物,汉服复兴者穿上汉服,真正的诉求在于复兴民族文化、寻回民族创造力与民族精神。” 汉服运动的推动者不是时尚秀场上的美女模特,而是一群有着强烈民族感的年轻人。在汉网,他们设立专门论坛向网友提供汉服与古代礼仪知识,注册参与讨论的网友已经接近5万人。除了汉服与礼仪之外,他们讨论的题目还包括古典文学、传统艺术、中国建筑和中医。自2001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穿着汉服祭拜孔子或者参加其它活动。 没有人真正想去穿着汉服生活。这些年轻人将汉服视作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汉民族的文化符号。他们并不会在日常刻意穿着汉服,而只是特定的节日、活动和礼仪场合才穿戴。他们对那些认为汉服运动是复古风吹动的社会风尚的论调不屑一顾,而是认为传统必须有所附丽,汉服是中国人了解祖先的一个途径。 日本、韩国这些经济较为发达的亚洲国家都很好地保存了自己的民族服饰文化,每逢重要活动,年轻人都会穿着民族服饰出席。重新富裕的国家总是会通过“复辟”传统来找回自尊,这些年轻人认为自己在做同样的事。参与汉服运动的网友已经向教育部提议启用传统式学士服。5月份,汉服吧和天汉民族文化网联合公布了“民族传统服饰·礼仪·节日复兴计划”设计组设计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华服倡议及设计方案》。很少有人认为他们的方案会被采纳,但这群年轻人认为他们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像汉服运动本身一样,提案的意义大于实际结果。 私塾:狂热群体的精神复古? 由孔子创立的私塾教育体系是在1912年被废除的,然而在1995年时,即有冰心等八位老人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发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私塾在中国的大城市里涌现出来。养尊处优的城市独生子女们穿着整齐的唐装向同样着传统服饰的老师行毕拜师礼,坐在复古风格的教室里开始摇头晃脑地诵读《大学》、《中庸》、《论语》这些艰深的国学著作。 为什么要重建私塾?精于中国教育史研究的郭齐家给出的答案是:佛家有寺庙为基地,道家有道观为依存,而儒家靠的就是以私塾和书院作为载体,一代一代传递下来。然而在今日中国社会,还需要儒学吗?家长们的选择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明辨是非、克己为人”以及“仁、义、礼、智、信”这些中国社会的传统美德仍然为今天的大部分中国人所看重。依照中国语文教育大纲的规定,古汉语教育在语文中不低于20%,但很多人认为这远远不够,1998年成立的北京圣陶学校将这个比重提升到了40%。支持重建私塾的人们认为,移自西学的中国教育体系可以令学生通晓格致物理,但仁义品格似乎还要靠流传前年的儒家学说来培育。 很快,小学生能否读懂艰涩的儒学经典的疑问也被破除。“不需要理解,吟咏即可,功在潜移默化。”南昌博文国学启蒙馆馆长吴袁华说,“在心理发育前先去读它,将来有了很多人生经历之后,其中道理自然会成为一种融入骨髓的感悟。” 虽然认为儒家文化已经脱节于今日社会的声音依然存在,但儒家文化仍然不缺少狂热追捧者。参与到传统文化学习中去的也不仅仅是孩子。2005年,网易首席执行官丁磊和百度副总裁梁冬一起拜广州一位老中医为师。这两位现代IT人认为通过中医可以领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刻意追求形式,可能让人们在重寻传统时走入误区。诸如发布孔子标准像并收取“版权”费之类的闹剧,不仅令人感觉可笑,亦会令人们怀疑那些复古追捧者的诚意。 建筑:天人重新合一 如果说汉服与私塾教育的回归,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依样拿回,那么在建筑领域,这几年的复古风潮则体现为一种发展式的继承。 事情是近几年才发生的。欧美式别墅滥大街之后,试图体现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精髓的中国别墅顺势登场。2004年,“观唐”出现在北京朝阳区的别墅群中。次年,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及日本的多位国际顶尖建筑大师共同设计的九间堂现代中式别墅群亦在上海浦东隆重开盘。灰砖红瓦、亭台楼榭、小桥流水这些传统建筑景观开始出现在北京和上海交通要道的巨幅广告牌上。 中式别墅的市场已经颇具规模。今年4月,《中国不动产》杂志社、搜房网和北京零点市场调查公司中式别墅所做的联合网络调查表明:在众多别墅风格中,中国传统风格以44.90%的绝对优势成为消费者的最爱,其受欢迎程度大大高于排在第二的北美风格(20.41%)和欧式风格(18.37%)。中式别墅成了中国富人们的新选择。而这些富人中,年轻人占了很大比重,他们在市场经济中获得财富,有着国际视野,追过所有的西式时髦之后,正需要用中国传统来重整自信。 另一方面,复制西方居住模式多年的中国房地产开发商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观唐”负责人称其中式传统别墅的探索和尝试是一种大势所趋下的自醒和回归。所谓的“回归”即是对断裂多年的中国建筑传统的再认识与再接纳。几十年来,种种原因影响之下,接受现代建筑教育多于传统建筑教育的中国设计师们耽于模仿西方,结合中西方面少有建树,反而破坏了不少传统老建筑。现在,建筑设计师正在找回自信,重返“天人合一”的千年建筑传统。“观唐”与“九间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然而这真正的传统建筑是难以满足今天富人们的要求的,这正是喊着继承传统的开发商们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传统中国建筑并非以舒适为主,礼仪与秩序才是它遵循的准则。所以,今天的中式别墅在保留人们所向往的庭院生活之后,在内部则往往采用西式别墅的构造设计,因为那是最便利的。然而,此类“中西合璧”的融合尝试还十分缺少,几乎所有的追捧者都认为现在的中式别墅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 这种中西合璧的中式别墅,不仅讨得国人欢心也得到外国人的赞誉,因为它同时体现出了天人合一的建筑传统和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剔除了噱头和虚荣,或许中国文化传统可以循着这一条路浴火重生,重新进入中国人的现代生活。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