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从曼谷到北京:当代唐人艺术空间的野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1日 22:30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杨吟 北京报道 7月刚在北京798艺术中心落户的当代唐人艺术空间,目前已经举办了2个颇有影响的群展,参展艺术家名单囊括了林明泓、郑国谷、曹斐等当代艺术界最热门的名字。除此之外,他们还支持了9月15号开幕的利物浦双年展中国馆,负责艺术家的接待以及双年展中国馆图录的印制;作为即将在北京农展馆举行的“艺术北京”的主题展的主办方,当代唐人空间将配合策展人皮力,提供多件艺术作品。

  “当代唐人”的老板郑林是学当代水墨出身的,毕业之后还正儿八经地参加过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一些群展,不过那已经是1987年的事了。后来郑林下了海,做起了生意,为的是“能够挣点钱来支持自己的艺术创作”,和那个时代所有为了实现理想而下海经商的青年一样,郑林一猛子扎进海里去,10年都没能回了头。1997年,看到国内的生意越来越难做,郑林只身来到了曼谷,却正好赶上亚洲金融风暴,原本想做物流的他,只好再次捡起了老本行,开上了画廊,好在上学的时候,认识一些国内的画家,他的画廊就以经营中国艺术作品为主,为的只是“先稳定下来再说”。这就是当代唐人空间的诞生背景。

  又是一个10年,当代唐人空间在曼谷“稳定”地做出了名,郑林也慢慢把画廊定位在了经营最前卫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上,和海内外策展人一起,做了一些在当地十分有影响的展览活动。画廊经营得有声有色,郑林当然不想只局限在泰国,“做中国当代艺术还是要在中国。如果不来北京的话,在海外做中国当代艺术迟早面临被边缘化的危机”。于是就有了位于北京798艺术区的当代唐人空间的开放。来得很巧,这个空间所在地,原本是中央美院雕塑系的一个工作室,由于798的地价越来越高,原来的工作室已经无法再负担飞涨的

房价,正准备撤离,郑林便接下了这个地盘,请台湾设计师设计内部结构,挑高12米的空间,一楼被分为一个大展厅和三个小展厅,可以胜任5至10人的群展和一些个展,二楼、三楼成为了画廊团队的工作地。

  从开幕展“剩余价值”开始,到正在进行中的“积累——广东快车下一站”,北京当代唐人空间自打一开始,就攥紧了“学术”牌,“有了现在的学术的定位,才能有未来的商业价值,这是很明确的事情。”郑林自信地讲道,“因此我们目前的考虑,不是从盈利出发,而是学术定位和参展艺术家的水准是否够资格这两方面。”话虽这么说,但是画廊的开幕展“剩余价值”却卖得非常好,林明泓那么宏大的一件装置作品,费了十几个工人20多天的时间和艺术家在场地内现场制作,已经被北京的一位收藏家买了单,据说这件作品还会出现在十一期间的“艺术北京”现场。

  郑林到底是个生意人,谈到画廊的运营,他给我们算了一笔简单的账:“公司运作的资金是2000万,在这2000万资金里,1000万做收藏,500万用来做常规的展览活动,另外500万是和艺术家做一些包装和运作。收藏在合适的时候也会释放出来,作品展览以后也是在市场上卖的,因此所有的资金都是滚动发展的。”虽然北京的画廊第一笔资金投入力度不小,但郑林看得更长远:“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到今天的程度,真正有商业运作的时间并不长,很多小的画廊已经拉不到好的作品了,拍卖公司也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危机。如果画廊、艺术空间不能改变自己的方向,就面临着被洗牌的危机。因此我们一定要先给自己一个学术的定位,这是我们将来的资源。”

  郑林的信心也许还来自当代唐人已经做过的这两次展览,单看出席开幕酒会的客人,叫得上名叫不上名的艺术家们纷纷前来捧场,社会各界奇装异服的人士挤满了本来很空旷的空间,好不热闹。“剩余价值”和“积累”,许是巧合,两个展览的名字起得十分“资本主义”,经过了在曼谷的“积累”,唐人空间在北京是否将真正获得“剩余价值”?再过一个10年也许将不再是个问题。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