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查询:

证监会人事大动并非论功行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6日 11:45 南方都市报

  叶檀

  近日,有关证券市场的最大新闻不是工行IPO,不是招行股价大涨,而是自1992年证监会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内部人事变动,涉及到50多位官员。

  股改大局已定,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与各位大小功臣重新排序,“尚家军”已成气候等种种猜测既符合情理,也合乎国情。让一个在长熊之时启动股改、一个在证监会主席这一火山口上坚持五年之久,并且成功使中国股市从昏厥状态逐步恢复机能的改革者,继续坐在火山口上,确实不人道,也不利于后续的改革者乘胜追击。但此次变动,绝不应视作军事大捷之后的论功行赏,而意味着一个股市新时代即将开始。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的尹中立先生对尚福林评价颇高,他认为尚福林完成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股改。仅这一条,就可以名垂中国改革史。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什么人用了什么手段,能完成股改,解决了中国股市的一大症结,就是中国股市的功臣。截至目前,沪市完成股改或者进入股改程序的公司已达721家,占全部应股改公司总数的88.4%;深市主板已完成或进入股改程序公司共398家,占深圳主板总市值的89.84%。

  此次股改打上了尚福林的深重印迹,而不是由那些更熟悉国外成熟

资本市场的人士来主导,已经给出了中国资本市场改革需要怎样的改革派的答案:一要有行政经验,二要有坚定的决心,三要善用资源。仅仅拥有市场化的理念,仅仅拥有成熟市场的皮毛,仅仅以金融创新的口号炫目于一时,是远远不够的,中国的资本市场需要的是熟谙中国国情并且不排斥市场化的改革者。

  尚福林先生在国有银行工作多年,对中国的行政性资源配置那套办法极为熟悉,在关键时刻,不会吝惜使用行政手段来达到“正确”的结果。股改成功,大而言之,国务院制定了奠定股改成功基础的国九条,各部委共同推进落实,成为减少掣肘形成合力的关键;小而言之,我们时常看到市场在牛熊争夺的关键时刻,虽然有关官员认为“股指并不能证明股改成败”,但那些大盘蓝筹股似乎总是在号令之下适时地进行群体性护盘表演。另一方面,他对于市场人士也绝不排斥,从出台的融资融券以及股指期货即将出台等一系列政策来看,股市向市场化的脚步从来没有那么坚决过。史美伦的出局、李青原的淡出,这些激烈的改革者逐渐离开我们的视线,有时个人的失利说明了总体的成功,其间并无泾渭分明的界限。

  当股改大局初定,人们开始对于股指充满乐观情绪之时,并不意味着此轮变法已彻底成功,回过头来看当初的没有质疑未始没有意义。关键问题是,股市浓厚的行政色彩不退,市场二字难兴。

  中国的股市仍然缺乏民事赔偿制度这一护法——虽然保护股民利益与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一再被诉之于口,但从来不曾像市场化一样立竿见影。事实上,在股改过程中,不成文的对价底线,并非空穴来风的神秘救市资金,以及大盘股上市之前的利好传言与优惠政策,最要命的是对于上市公司的严责与轻罚,到现在为止都是一个普遍现象。而对于券商的整改模式,其中央行再贷款拯救法,很难说已经免除了券商以后的道德风险。大股东违规占资正在清理的过程之中:目前已完成的276家上市公司167.09亿元清欠额,也仅占全部所需清偿资金总额的36.23%。与此同时,将监管权限部分下放给交易所实行市场自律,由于交易所的准行政身份,将会形成市场自律还是新一轮更严厉的行政控制,有待观察……

  股改的成功与股民对ST的狂炒同时存在,正预示后股改时代有两种可能——在强大的行政力量推动下取得的股改成果是易碎的,如果相应的市场化措施不跟上,会让中国股市陷入又一轮巨大的政策市中,进行资本蒸发的实战演习;如果健康的市场化步骤如期而至,我们将看到一个庞大到人类历史上不曾出现过的股市,为无数企业寻找到合适的资金与管理者、所有人。

  无论如何,一批改革者只能在一定特定的时期内起作用,当股改之后大小股东的利益趋向一致,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难题变成,如何去除中国股市中的控股股东“永控机制”,将股权的转让视作圈现钱的捷径,并购成为内部人之间的游戏而不是为公司寻找优质管理团队的市场化努力。但这,显然应该由新一代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者来接盘。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2,40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