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经济学家公信力能如此测评吗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 13:07 北京日报
刘吉 近年来,有些媒体在炒作“经济学家公信力”问题。据某报的一次民意调查称:逾八成的公众支持“中国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的说法,公众信任率超过10%的经济学家仅2个。我认为,这样评定中国经济学家是不科学的。 什么是公信力?似无权威的定义和认定方法。公众民意调查,可以是一种方法,然而,公众民意调查也是一门科学,有很复杂的科学方法和程序,必须精心设计,绝不是随意提几个问题,发几张调查表,打几个电话就行的。 记得若干年前,报载某香港歌星乘机抵沪,一下飞机,成百年轻的男女歌迷拥上欢迎,握手、签名、飞吻,乱成一团,而随后下飞机的是杨振宁教授,只有科教界几人迎接,形成鲜明的对比。当时,有记者问那些年轻人,你知道那个老人是谁?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年轻人的回答令人哭笑不得:“杨振宁是干什么的?”“拿个奖金算个啥?”如果向这些年轻人调查科学家的公信力,杨振宁肯定也排不上号了。 因此,调查经济学家的公信力,其调查的公众对象,应是那些与经济学有关、对经济学有起码了解的公众,例如企业界、政府经济部门、与经济学有关专业的人士,等等。而且对不同调查对象应有一个科学的加权处理。否则,调查就可能得出误导公众和领导的荒谬结果。 中国经济学家为了国家,为了真理,是付出了血的代价的。比如,首先提出社会主义必须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就是中国经济学家。为此,孙冶方、顾准等经济学家不仅遭受“左”的路线批判,而且被整得家破人亡。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孙冶方、顾准的学生和朋友的吴敬琏教授,以及其他许多经济学家,20多年来顶住来自“左”的和右的指责和批判,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市场导向的改革鼓与呼,对国家有关政策和改革措施贡献自己的全部智慧,在学术界赢得了“吴市场”等雅号。党中央集全党全民的智慧,当然也包括经济学家们的智慧,不断拨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航向,终于在党的十四大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中国经济才有此后的辉煌,人民生活才有今日的小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历史已经公正地给予了中国经济学家巨大的公信力。 中国媒体关注公众民意,这是可喜的,进行必要的公众调查也是可喜的,但一定要科学。对公众的意见也要有分析,有引导,而决不应误导。我们现在说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一切,这就包括用科学态度对待中国经济学家。(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