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金融时报:退税政策调整与外贸增长方式转身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0日 08:11 金时网·金融时报
记者 李倩 日前,财政部、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税总局5部委联合发出通知,自2006年9月15日起,调整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这次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税收政策调整虽然属于结构性调整,但它出台于我国贸易顺差连续4个月创出新高,8月份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188亿美元之际,因此显然是国务院今年实施宏观调控政策采取的综合措施之一。 众所周知,我国贸易顺差的急速增长,不仅增加了贸易摩擦与人民币升值压力,而且过快的外汇积累并没有转换成贸易逆差,而是通过结汇完成流动性输入。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导致的外汇占款不断增加,已成为市场资金持续宽裕的主要原因,其在加大了国内经济运行中流动性过剩矛盾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了新增贷款的增加和过度投资,加重了经济过热的现状,进而对货币政策的选择形成掣肘。有统计数据显示,从今年4月开始,央行出台了一系列紧缩政策,为降低其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央行不得不减弱货币回笼力度,连续数月采取不完全冲销外汇占款策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净回笼资金量持续小于新增外汇占款,货币净回笼量与新增外汇占款的缺口在6月份达到了3000亿元。从4月到8月,累计5个月未冲销的外汇占款给未来央行回收流动性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而另一方面,我国的贸易顺差却在不断上升,屡创新高。 过去,我国的外贸政策一向是鼓励出口创汇,自1985年实行出口退税政策以来,外贸出口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功不可没的“三驾马车”之一。其后,为了摆脱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扩大出口,国家大幅度提高了出口退税率,1999年和2000年,出口退税率平均都在15%以上。国税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五”期间,我国出口退税总额为11944.47亿元,比“九五”时期的退税总额增长了2.8倍。业内专家曾表示:出口退税是目前最不合理的税收政策。2005年中国预计出口退税额3000多亿元,占到了GDP的1.8%,接近了2004年用于教育支出或卫生支出水平,这本身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作出的法律承诺也是相违背的。而这种来自外资企业加工贸易的巨额顺差,其背后多是些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产品,在造成国际收支严重不平衡的同时,还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包括环境污染、产业结构失衡等等,长期来看将不利于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就曾说过:中国只有卖出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空客。现在,在国内众多专家呼吁纺织行业必须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必须淘汰一些低附加值且消耗能源的企业的时候,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毫无疑问是一个明智之举,出口退税政策也的确应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而随时调整。事实上,近年来我国出口退税政策也是几度调整,但调整范围都很小,只涉及到某些行业的几种产品的调整。如今年4月27日,发改委、财政部、国税总局等九部门曾下发通知,继续对高耗能的电解铝产品出口执行取消退税政策,并严格禁止氧化铝加工贸易等。而此次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则涉及了纺织、钢铁、轻工、冶金、机械等多个行业。 根据此次五部委的通知,我国将取消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涉及商品包括进出口税则第25章除盐、水泥以外的所有非金属类矿产品、煤炭、天然气、石蜡、沥青、硅、砷、石料材、有色金属及废料等;25种农药及中间体、部分成品革、铅酸蓄电池、氧化汞电池等;细山羊毛、木炭、枕木、软木制品、部分木材初级制品等。 此外,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将会降低,比如钢材、陶瓷、部分成品革、水泥、玻璃、有色金属材料、纺织品、家具、塑料、打火机、个别木材制品等。这次调整还将提高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包括将重大技术装备、部分IT产品和生物医药产品以及部分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出口的高科技产品等。 当然,大幅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可能会造成大批中小出口企业倒闭,也可能会带来失业问题。但我们不能只看一时一事,而应从大局出发,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业内人士表示,下调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将有助于我国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外贸转变增长方式,推动进出口贸易均衡发展,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减少贸易摩擦。 下调出口退税率对缓解贸易顺差能带来多大的效果目前尚无法预料,毕竟政策的实施还需要一个过程,且政府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需要相互配合。但专家认为,要缓解贸易顺差,根本上还是应该立足国内市场,扩大内需,靠拉动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要改革国内流通体制,推动出口转内销,消化出口加工的一部分产能,降低企业出口的意愿,在不提高失业率的前提下,使我国的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