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高校没必要追求就业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 00:48 中国经济周刊

  ★文/八字先生

  高校在就业率的问题上造假了,这是肯定的,有教育主管部门要对这种现象进行“严惩”的通知为证明。但是“严惩”的法理依据是什么?惩到什么程度算“严惩”?“严惩”后还能不能出现造假?大概教育主管部门心里也没底。

  心里没底的原因,在于教育主管部门明明知道,在自己先前的规定中,是将就业率与领导考核、学校招生、教育考评、行政拨款等等,进行了联系的。而这种联系带来的功利性,促成了造假的风起云涌,否则,造假也就失去了必要和动力。

  “古来芳饵下,谁能不吞钩。”在功利的驱动下,大概几条规定,一纸通知,很难解决利欲熏心的问题。何况你既然设下了香饵,却又批评鱼儿吞钩,这样的做法,便有些让人不好理解。

  就业率统计能给教育主管部门带来荣耀,大概是在它的直线上升中,能够看到教育的与时俱进,显示了教育内容设置的科学合理吧。“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楚国的满朝文武官员,所以一个个面黄肌瘦、弱不禁风,是因为楚灵王喜欢细腰的缘故。上面需要就业率统计的直线上升,高校自然也就要投其所好了。

  但是,大学生的就业,也实在有些艰难。企业减员增效,政府机构精简,事业单位下岗分流,社会上给大学生提供就业的岗位,大概远远超出了毕业生人数。学校要想完成就业率的直线上升,不造假,也就只能修炼点石成金的功夫了。但是这样的功夫,学校还没修炼成,造假,却要受到“严惩”了。可假如不造假呢,大概“严惩”早就到来了。

  对于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来说,就业率不过是一种数字游戏,而真正受到职业游戏的,却是学生。刚离开校门,便要在限定时间内找到工作,想休息一段时间,想不找工作都不成,否则,那纸本该就属于自己的毕业证书,想取回都难。权力就这样被限制了,自由似乎也打折了。

  于是大学生,也便如大甩卖的商品一样,开始了廉价的自我推销。零工资就业;寻求挂靠单位,签署空头就业协议;向单位寄托档案,缴纳保管费等等千奇百怪的招法,也便纷纷出笼。大学生用自己的贬值,完成了就业率的直线攀升。教育的功能,也便在这直线攀升的就业率中,受到了社会的质疑。

  就业率无疑是一项既使教育主管单位蒙羞,又使学校为难,更使学生受到伤害的统计。废除这项统计,不仅免除了造假的尴尬,也是一种精神解放吧。教育的目的,本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完了全部课程,达到毕业检查的标准,也就意味着完成了教学目的。剩下的路如何走,学生自有自己的人生设计。

  如今学校再加上一个就业率统计,也许对学生是一项额外收入。但是人各有志,有些人的学习,不过在于拓宽知识,有些人是为了更好地自谋职业或从事自由职业,却不一定非要在限定的时间找到工作。何况市场经济下,教育不可能也不具备通过行政、对企业行使制约的权力。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大概也只有用造假自欺欺人了。

  这种自欺欺人的就业率,只能使社会诚信受辱,给决策带来失误。因此“严惩”就业率造假,不如取消这种高校自导自演的就业率。这样做,绝不是因噎废食,而是对强人所难、逼良为娼的反叛。真正的就业率统计,最好交给那些独立的、能够科学、理性、公正进行统计的机构来进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