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身边的经济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 00:34 中国经济周刊

  ★文/徐涛

  如果世界首富、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走在路上突然掉了600块钱,这时,在他面前有两种选择:一是弯腰捡钱,二是继续前行;相比较而言,是第一种选择合理呢,还是置之不理以节省时间更为划算?

  撇开比尔·盖茨财大气粗不论,倘若我们从经济学的“机会成本”来对此事再论一下,或许能有另一番探头。所谓“机会成本”就是用来衡量取得一个机会必然舍弃的另一个机会的相当价值,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也。取熊掌,这时的机会成本就是舍鱼的费用。

  让我们再回到比尔·盖茨掉钱的事件上来,比尔·盖茨创业已经有30年,目前积累的财产约为1120亿美元,倘若不管利息收益,将时间换算成金钱的话,那么,他的每秒钟就值121美元,即差不多为800块钱,他弯腰捡钱至少要花掉一秒钟,捡的钱为600块钱;由此可看出,他将弯腰捡钱的时间花在工作上的话,所获利润更多。依据经济学“机会成本”的观念,倘若你与比尔同行,那你肯定要劝他不要弯腰。

  我们生活中的任何活动都可以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为何初恋情人最难忘?这是初恋比其他任何一次恋爱的“边际效用”都要高。为何恋爱了就要结婚?因为结婚可以实现“一揽子交易”,大大降低单独两人生活的成本……结婚、

离婚、改嫁之类的婚姻大事与经济息息相关,这些其实是古人都已经知道的道理,“有柴有米是夫妻,无柴无米各东西”。

  挎着菜篮子去市场买菜,你会感到政府发表的物价指数与体验指数的不同;“邻居造孽”带来的“外部非经济”,会让你受到“心灵的伤害”;从为爱车上个好保险到柠檬市场上兜售的便宜货,甚至于像海底针一般的女人心、我们喝的咖啡、夏天蚊子多了、马路上的路灯频频坏掉、早晚使用的电费价格的不同等等,其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深深的与“钱”相关的经济哲学。

  “恭喜发财”,这是我们在新年之际听到的最流行的祝福话。钱少有钱少的痛苦,钱多有钱多的烦恼,虽则如此,可是谁又能谦虚地说,我不想成为富人呢?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成为有钱人呢?可以说,对经济成分的了解越多,我们在赚钱、花钱、存钱上的选择会更加悠然有余,我们的生活也会更加惬意。

  利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事例、诗、电影、歌剧等,动员了大量的素材,轻易地解析了经济,使普通人都能轻易理解经济的《10不如9大》在韩国甫一出版,就受到了读者的“绝口称赞”,短短的时间内重印了15版之多,韩国最大、最有影响力的电视台—KBS电视台辟开黄金强档,将《10不如9大》作为“电视说书”的主题书籍,邀请各行业的人进行讨论,书籍经电视传播之后,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郑甲泳(作者名)”旋风;韩国第一大经济类报纸《每日经济新闻》连续5年连载此书;包括《韩国日报》在内的韩国各大报纸媒体开设专栏……

  该书“威风八面”的背后,则是将大众经济学带给读者,让人领略到“萨缪尔森《经济学》”殿堂之外的一种平民经济学的亲切面目。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