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天堑大渡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0日 14:56 21世纪经济报道

  侯杨方

  大渡河发源于青海的果洛山东南麓,南流至乐山入岷江,全长1062公里,它深切于横断山脉东部的崇山峻岭中,最大谷深达2600米,远远超过长江三峡;河流落差极大,自别格尔至乐山流长584公里,天然落差达2788米。

  昆明大观楼有天下第一长联,其中提到一个典故“宋挥玉斧”。乾德三年(965年),宋灭后蜀,宋将王全斌力主继续西进,攻取位于云南的大理国。但宋太祖赵匡胤吸取唐朝征讨南诏(大理的前身)的教训,用玉斧(裁纸、镇纸文具)在地图上沿大渡河划了一条线,说:“此外非吾所有也”,遂以大渡河为界,宋与大理此后一直和平相处。此前的唐天宝年间,处于极盛时期的唐帝国几次越过大渡河西征南诏,几乎全军覆灭,这件事是“安史之乱”的导火索,此后唐朝逐步走向衰亡。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皇帝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桥梁,亲书赐名“泸定桥”(泸水为大渡河的旧称),人员与物资从此再也不需要溜索过河,大大加强了汉藏间的贸易交流。从沪定桥跨过大渡河沿河谷西行不远即达康定(旧称打箭炉),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岳钟琪率军由此出发奇袭拉萨,一举驱逐了占据西藏的准噶尔军队,自此清朝确立了在西藏的统治。

  康定向北即为丹巴,大、小金川于此交汇成大渡河。乾隆十二年(1747)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叛乱,清政府前后派遣四川巡抚纪山、四川总督张广泗率军镇压,均被击败。乾隆皇帝无奈,以首席大学士纳亲督师,增兵再次进剿,同样失利。乾隆怒斩张广泗,并将纳亲“以其祖遏必隆刀于军前斩之”。继任统帅是新任的首席大学士傅恒,并增派满洲兵进剿;被废黜归乡的岳钟琪此前已经起用,他率军连战皆捷。莎罗奔曾是岳钟琪的部下,对其非常敬重,此时渐生降意,岳钟琪便率十三骑亲赴敌穴招降,第一次金川之役结束。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大、小金川土司索诺木、僧格桑共同叛乱,清军屡次进攻均遭惨败,尤其是木果木一役全军溃败,主帅大学士温福阵亡,乾隆皇帝哀叹:“我朝用兵从无如此挫折者。”第二次金川之役,历时五年,最终以索诺木投降结束。

  正当极盛的清帝国以全国之力进攻面积不过一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不过4万余人的大、小金川,耗费白银7000多万两,前后出兵20余万人,官兵死伤数万,两位统帅渎职被杀,一位统帅战死;而就在两次金川之役之间,清朝攻灭了百年劲敌准噶尔汗国,并平定了回部(新疆、中亚),开拓疆土200多万平方公里,耗时5年,只花费白银3000余万两。金川之役是乾隆十大武功中历时最长、最激烈、残酷的战争。在第二次金川之役中,清军耗费了296万石米,427万斤火药,300万斤铅铁炮子弹,这些物资都只能依靠46万民夫通过险峻的马帮小道转运。战后,清朝在大、小金川故地改土归流,设置了美诺、阿尔古两厅,后合并改称懋功厅(今天的金川、小金两县和丹巴县部分地区)。

  金川之役是清朝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最激烈的体现,清朝末年,这一政策到达了另一高峰,此时英国由印度入侵西藏,西藏地方当局企图依仗英国独立。1906年,里塘、巴塘发生动乱,赵尔丰在率军平息动乱后被任命为川滇边务大臣,他为了防止英国对西藏的觊觎,决定将改土归流推行到藏区。1908年赵尔丰任驻藏大臣,西藏地方当局对此极力反对,并提出将“按照唐朝界址,统归于藏”恢复吐蕃疆域的要求。赵尔丰认为这是西藏“俨然自居敌国”,遂率领巡防军攻克查木多(昌都),1910年推进到工部(今林芝首府八一镇附近)一线,着手对工部和波密地区(林芝、昌都地区)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建立了查木多、江达等十多个县,更挥师向南,设置位于西藏最东南的察隅县。1914年民国政府在此基础上设置了川边特别区,后改置为西康省,以康定为省府,金川之役及赵尔丰改土归流的成果得以最终确立。

  位于泸定桥西头的康熙御碑横额上镌刻着“河山统一”四个大字,从这块碑前走过的不仅是千军万马,更多时间走过的是两岸的普通各族居民和行进在川藏

茶马古道上的商旅。河山统一不仅依靠血与火的捍卫,更需要和平时期的维护。自沪定桥建成后,更多的大、小桥梁和公路穿越大渡河谷,两岸越来越多的人员和平往来、交流、杂处,在一辆公共汽车上可能会遇见几个民族的乘客,彼此热情地打招呼、交谈,两岸的各民族在经历了千年的战争与和平后,终于成为了有机的统一体,大渡河已不再成为天堑。

  (作者系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