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如果没有明朝禁海令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 09:55 招商周刊
□ 见习记者 孙婧 科学家曾经分析人类血液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发现它与海水的化学元素比例十分相似,为“生命来自海洋”添加了证据。关于生命来源的研究,似乎更像是要探明人类对海洋数百年来的渴望与迷恋,是人类对自身与大海之间关系的诗意联想。从五千年前胶州三里河人的捕鱼船队,到今天斯德哥尔摩海面上白花花一片的游艇,亲近海洋享受海洋,是人类一直以来的追求。 西方人为什么爱航海?因为从小就玩,没有为什么 一千多年前,北欧海盗维京人驾着长船,在西北欧的海岸线上打杀抢掠。他们进攻英格兰和爱尔兰,远行至直布罗陀和地中海,冒险穿越俄罗斯以及乌克兰,甚至到达过君士坦丁堡。许多人跟随他们定居到法国南部或西欧其他地方。海盗们近三个世纪的海上活动,教会了欧洲人令人刮目相看的航海技术,把热衷海上冒险的种子撒遍了整个欧洲。 西方崇尚海洋文化。形象地说,海洋文化开放,崇尚流动,有时像个调皮的孩子。这种意识形态已经深深扎根在他们的基因里。 在经济富足、政治和平的年代,游艇就成了满足航海愿望的最佳交通工具。孩子们从小跟着大人出海,学习导航、测量纬度、利用季风,游艇是他们从小就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曾经偶遇2004年希腊奥运会帆船赛亚军,当问他为什么喜欢帆船时,这个美国人答非所问:“因为我从小就玩,我家里每一个人都玩”,说着还比划出一个小腿的高度。也许,就像成都人喜欢摆龙门阵一样,西方人对游艇的热爱就是这么说不清道不明。 游艇的拥有率堪称世界之最的芬兰,几乎每两个家庭就拥有一艘游艇。想知道西方人为什么喜欢玩游艇,可能和弄明白青岛人为什么喜欢吃蛤蜊一样难。 开着游艇在海上,没有人会敲响你的房门。游艇上的人们会说出一些平常不会说的话,更容易裸露出烂漫的人性 一艘游艇,带给人的是生活半径的无限放大。翟墨,当今最有名的航海家、著名画家。在接受《名牌》杂志的采访时讲到,自己遇到过一对丹麦的女孩子,驾着帆船从北欧一直玩到新西兰,几万里的行程,几十个国家,却只花费了她们几个月的时间。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周边有几千个小岛,这些孤岛之间水道密布,交通便利,有设施完备的码头给游艇供水、供电、抽污等。游艇把人的活动范围扩大到整个海岛群,只要有码头,人们便可以踏上任何一个岛屿。 游艇带给人的,还有绝对的私密感。因为开着游艇在海上,是没有人会敲响你的房门的。翟墨曾经对朋友开玩笑说,他玩帆船的最初动机就是约会女孩子,而后来找到了非同寻常的乐趣。城市生活是大家共享一个空间,到了海上,那片天,那片海,就只属于你一人了。 西方伦理崇尚个人主义,认为政府和人类社会的一切,存在的意义都在于为个人谋取幸福。文艺复兴时期就确定了重视个人肯定人性的价值观,这使得西方社会重视追求幸福,积极地调动一切手段达到享受生活的目的。他们珍视内心最强烈的渴望,并且非常注意生活的私密性。热爱游艇,追求快乐,正是这种生活观念的反映。 很多玩游艇的人都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在游艇上,大家会说出一些平常不会说的话,游艇好像酒精一样,能够促进人的心理活动。在海上,人们更容易裸露出烂漫的人性。陌生的环境,暂时剥离的社会身份,开阔的视野,这些都是能让人自然敞开心扉坦诚相待的元素。人具有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如果说从小的社会化训练和成年后的社会化生存,让人多少违背了天性,那么,游艇不失为重拾人们自然天性的绝佳载体。 中国曾经数百年以海洋般的胸怀面对世界。中国的海洋文化,准确地说,是被遗忘了,而绝非缺失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标志,是一座国王带领人民航海的雕塑。很多欧洲国家的首都都是择水而居,显现出外扩、开放的气质。与此相反,中国历朝历代的都城,都选择背水而建,避免与海洋接触。有人认为,这是出于战略的需要,但更真实的原因,恐怕还是出于农业文明的保守本质。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航海传统可谓源远流长,中国的航海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胶州三里河人”。他们驾着中国最早的帆船队,在胶州湾、黄海一带捕鲅鱼猎虎鲸。在热衷航海的封建君王的指挥下,历朝历代都不乏著名航海家蔚为壮观的航海活动。秦朝的徐福是中国有史可考最早的航海家,他领导了秦王朝最为壮观的航海活动——东渡扶桑。航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把中国航海文明突然推向辉煌。 不止官方的海上活动,明朝以前,民间的海上贸易也十分繁荣。北宋立法推动海上贸易的发展,南宋政府为了弥补土地和国力的不足,更是鼓励民间进行海外贸易。在宋、元两朝,中国有一些世界闻明的港口城市,比如泉州。据元朝史料记载,泉州口岸各国商贾云集,各色人种以及混血儿穿梭于街道,那时,外国移民纷纷涌入中原。 很少有人知道,中华文明也曾有过如此开放,如此兼收并蓄的一面。在漫长的历史长廊里,中国曾经数百年以海洋般的胸怀面对世界。以近两三百年的历史遭遇来说中国没有海洋文化,实在有失公允。 但是,富于生机的民间航海和自由贸易,被明代的一纸禁海令窒息了。 明代以后航海活动的空白,与其说是航海精神的缺乏,不如说是对封建君王错误指挥棒的反抗精神不足。与欧洲短暂、不完整的封建制相反,中国古代封建制度高度健全,控制力在世界上几乎是最强的。而在明朝,封建集权制达到了顶峰。这就是明朝空前的禁海令为什么也能绝后的原因所在。 人民惧怕朝廷的惩罚,渐渐不再出海。中国的海洋文化,准确地说,是被遗忘了,而绝非缺失。 现在,海洋意识逐渐觉醒,人们重新感受到亲近大海,自由自在的快乐。先民们是被迫背水而往,今人们则要主动的临水而居。亲海、乐海,将再次成为我们生活的主题。 你开宝马我开夏利,这并不妨碍我们在同一条大路上奔驰 世界上第一艘游艇是人民献给国王的礼物,但这并不代表它永远是贵族表达身份的工具。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新材料和新生产方式的采用,使得游艇的批量生产成为可能,游艇逐渐“驶入寻常百姓家”。在欧洲,只要喜欢海上生活,人人都有可能拥有一艘游艇,只不过大小有差异。而游艇的尺寸,对于家人朋友的快乐,是没有实质性影响的。游艇,反映的是生活情趣而非社会地位,这是游艇普及之后的事情。 国内与游艇的初次接触多少带有些功利色彩:一些大公司购进豪华游艇,停在海边,为的是让合作伙伴清楚公司实力,促成生意成功。和手机、汽车刚开始流行一样,因为稀缺,造成昂贵,所以才能给人带来使用价值以外的东西,成为社会地位的标志。而随着游艇业的发展,游艇占有率的提高,它身上的“贵气”终将慢慢淡化。 “我们一样有亲近海,享受海的愿望,我们一样有想驾着游艇出海冒险的冲动。”曾在欧洲游历三年,对国内外游艇业十分了解的王振群对记者说。“若想见游艇业的明天,看看汽车业的今天就行了。买车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已经不是什么大事了,富人开宝马,平民开夏利,这并不妨碍大家在同一条大路上飞奔。” 与游艇的亲密接触,对国人来说,并不遥远。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