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权益无代言阻碍个体经济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5日 00:09 人民网-市场报

  新闻背景

  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表明,1999年我国实有个体工商户3160万户,到了2004年,这一数字下降为2350万户,6年间净“缩水”810万户,平均每年减少135万户。这条呈下降趋势的曲线,在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眼中代表的是我国不甚理想的创业环境,他说,目前我国虽然创业环境已大有改善,但是,严苛的政府规制、沉重的税费负担、缺位的创业服务等仍在抑制创业活力。(8月21日《人民日报》)

  重新提起“个体户”这个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时出现的词汇,涌动心头的依然是一个时代所释放出的创富激情。这个词,标志着中国人从“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话语方式中,终于开始能够走向市场经济所赋予的对自身命运的自主。然而谁能想到,在改革开放20多年之后,在市场经济的持续深入中,“个体户”却成为一个日渐式微的词汇。是成熟的市场经济不再需要“个体户”了吗?当然不是。市场经济不可缺少个体工商户这样的经济单元,而面对就业日趋艰难的现实,个体工商户更是维系社会稳定与民生之重的基础。

  显然,周天勇先生所言的“不甚理想的创业环境”,正是因为出现在我们寄予巨大期望的市场经济体制之下,才更让人感觉沉重。不能不提及的一个事实是,在个体户这个合法工商户减少的同时,城市里的无照摊贩似乎越来越多了起来,并随时处于与城管所代表的“主流”权力的对抗之中。不断真实上演的“猫鼠戏”俨然成为一大城市风景。民生之痛,更何以堪?

  分析个体户总量减少的原因,“不甚理想的创业环境”当然值得重视,但在我看来,这个群体尽管数量巨大,但组织松散而难以发出自己的真实声音,以致在市场利益博弈格局中往往处于弱势,更是不得壮大反而缩减的主要原因。

  这是一个事实: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深入,在社会利益日趋多元、各种利益群体日益分化的背景下,个体工商户却始终缺乏自己的权益代言人。我们注意到,在很多地方,代表个体户利益的商会组织与个体户群落的大小总是相得益彰的:商会越有力,个体户越多,经济也越活跃、增长。“温州现象”正是如此。我们也注意到,那些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常常也是商会组织最健全的国家。如成立于1912年的美国商会,是美国行业协会的总代表,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联盟,多年来一直扮演美国企业代言人的角色,在维护企业利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理想的创业环境”从来不是“天生的”或者是可以等来的,在个体户权益与行政权力所喻含的部门利益的对抗中,理想的创业环境则意味着双方充分而平等的博弈。然而,松散的个体户群体,不可能有能力来做到这一点。相反,在与行政权力经年累月的碰撞之下,“个体户数量不断减少”,这,也算一种不甘于被盘剥、被左右的消极应对吧。若说民生之痛,这才是真正令人痛心处。

  (摘自《燕赵都市报》)杨耕身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