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促进资源价格合理化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3日 07:07 人民网—人民日报
杨志勇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在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的背后是资源价格的不合理。不合理的资源价格特别是与国际市场相比偏低的资源价格,给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埋下了隐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各经济主体决策的重要依据。不合理的资源价格必然会导致资源的低效率配置,造成浪费,并损害公平。与国际市场相比,我国的许多资源价格偏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明显偏低的资源价格在一定程度上等于是企业赢利、政府贴钱。而且,低价格会导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滥用,制约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占有量很低的国家,资源的过度消耗势必加剧对国际市场的依赖,这不利于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因此,深化资源价格改革,促进资源价格合理化,势在必行。 促进资源价格合理化,首先需要调高过低的资源价格,促使各经济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自觉节约资源,同时使资源循环利用所耗费的原本难以得到弥补的成本可以得到补偿,从而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除了将偏低的价格调高,更为重要的是切实建立起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以及污染损失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为此,应进一步减少对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行政干预,逐步建立以市场定价为主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并完善对垄断性、公益性价格的管理。减少对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行政干预,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政府在调价中发挥作用。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尽可能地减少震荡,因而调价不宜一步到位,而应分步进行,具体期限的设定应充分考虑调价对社会的冲击,考虑社会各方的承受能力。 资源价格的调整,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一些企业的经营活动,从而有可能影响经济运行的稳定。从事资源生产和经营的垄断企业,调价后收益将会大大提高。可考虑通过向这些企业征收一定的特别收益基金,用于减少资源价格改革所带来的震动。资源价格的调整也可能会影响普通百姓的生活,特别是影响困难群众的利益。对此,应建立健全对低收入群体的利益保障机制,积极采取社会保障、财政补贴、价格优惠等措施,确保困难群众的实际生活水平不因价格改革而下降。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