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砸向KTV的疯狂石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2日 13:48 财经时报

  宁风子

  今年春天的簋街,我和一位篆刻家朋友闲侃如今的艺术家生活如何艰难——很多原先醉心笔墨的朋友,洗心革面醉卧商场,结果重新做人……聊得正欢,约好的朋友来了,开一辆火红的宝马,一进门就招呼店小二埋单,“别在这儿干坐着没意思,去我那儿玩。”

  这位朋友10年前弃笔拾勺、弃墨盛汤、弃砚刷碗,从在饭店打工到自当老板,又由餐饮业转而进军娱乐业,如今已经开了数家大型KTV娱乐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FK(Farmer King)。

  从爱好书画的农民到经营都市娱乐业的老板,K兄与时俱进完成了一场脱胎换骨式的革命。如今他又动了捡起毛笔的念头,大概经商让他操心——向KTV收取版权费,成为整个8月的一个焦点话题。

  K兄经营的这种大型KTV,投入本就很大,当然利润空间也是相当可观,回旋余地也大些,一旦收费对盈利产生波动,还可以通过价格或规模优势进行调整。但是对于中小型的KTV业主来说,则肯定受到冲击。虽然收费的细节尚未出台,很多结果尚难判断。然而,文化部和版权局的两块石头已经激起了千层浪。

  按理说,向KTV经营者收取版权费天经地义,这是经济时代保护

知识产权意志的体现。问题是,这种本该由企业做出的自主行为,现在由于政府部门指令的参与,不可避免地招致“行政收费”的怀疑。

  市场环境下,KTV收费自然应当是多方博弈的结果——作为知识产权所有人的音乐制作方、经营KTV的企业、花钱唱歌的消费大众以及作为协调和监督者的相关政府机构。然而反观“收费论”抛出的仓促、两大部门的矛盾以及收费方案的含混,让所有人多少感到眩晕。

  更关键的是整个过程中,利益相关方消费者的缺席,让人感到遗憾。尽管政府、商家都有人一再申明,收费的结果不该对老百姓的消费支出产生太大的影响。可稍微懂得一点经济学的人都明白,羊毛不可能出在狼身上。

  虽然K兄了解自己经营利润的空间早已容纳了消费者为版权费的无形支出,但事到临头,收费之际引起的市场震荡必然会改变现有的格局,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为知识产权缴费,最终极易成为消费者再次埋单的商家理由。

  其实,我倒没有那么多担心,反而觉得“卡拉收费”这块石头砸得好。从上世纪90年代风靡至今的卡拉OK,一方面刺激了民众的娱乐感官,滋长了娱乐势力和生活乐趣;另一方面,它没有丰富反而贫瘠了人民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身边的朋友总在抱怨:如今可供消遣的娱乐方式其实是越来越少了,品种十分单调,传统的自娱自乐的田园精神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人们的精神家园一片荒芜,灵魂几乎快要流离失所。甚至,朋友深切缅怀起那些黑白色的露天电影,说那是朴素的快感。

  所以,即便KTV果真价格暴涨,当卡拉真的不再OK,我想也无所谓。相反,也许这将是件了不起的好事情——没准,东北的二人转从此普及全国了呢;没准,人们纷纷弹起快被遗忘的古琴了呢;没准,原生态的民俗文化和曲艺迎来春天了呢;没准,老北京天桥下的杂技和

相声又昨日重现了呢;没准,人民群众独立自主创造出崭新的娱乐形式了呢……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