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流氓文人之娱乐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2日 13:43 财经时报

  罂束

  “我是流氓我怕谁”,王朔当年的吆喝,甚是吸引了不少的哄客。而今天流氓艾与朱大可的漫骂,却没有激起大的反弹,究竟是读者的欣赏水平提高了,还是博客究竟不是严肃的“斗争平台”?可能这最多只是发泄一下个人恩怨,也就形成不了大的影响,反而对形象宣传是一负面作用,这的确是一件尴尬的事。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还是有些道理,人小的时候,不管不顾,说一些出格的话和事,往往会让人佩服他的勇气,可人年龄一大把,才搞一些噱头,总感觉有些不雅。

  所以韩寒可以在网上大骂白烨,甚至大揭其老底,并不惜笔墨进行人格上的攻击,让白烨几乎没有还手之余地。因为只要白烨一出招,就被网民棒喝,说是他不懂2006写手们的语言游戏,还谈一些责任、文学究竟是什么等严肃话题,整个是一土鳖,让听者很不是滋味。于是白烨只好偃旗息鼓,把博客关闭,剩下韩寒风光无限,继续与徐静蕾在网上调情,大谈什么生活琐事,还被当作文化英雄和斗士。成名渔利,两者相辅相成,这就是商业社会的规则,也就是所谓的娱乐精神。

  不过,让人惋惜的是,他们的风头在短暂的媒体喧哗后,就暗淡了下来,网络所能给予我们的商业支持平台仅是如此昙花一现,这可能就是博客时代的“成名”模式。

  每个人可以用夸张的漫骂方式在短时间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但却无法建立起个人品牌,使得后来者叫苦不迭,更有跟进者不过是拾人牙慧,网络的进化法则就是那么简单。“我创新故我在”。所以艾未未大骂崔卫平等学者的博客不但没有引起效果,还招来朱大可的臭鸡蛋。

  同样是向严肃和学术“权威”挑战,受到的待遇却截然不同,看来骂人的场合和语境是多么的重要。

  想当年王朔的折腾,才是开了时代的先河,因为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全国人民还沉浸在文艺腔中,他的痞子行为突然让人看到了人性的春风,于是这种颠覆主流的行为才受到了无数人的景仰,他才可以积累起个人品牌。眼看人气下滑时,他又与金庸叫板,让他再次挽回了地位。如今,人人都以痞子自居,嘲笑严肃时,他却严肃起来,再次保住了自己的江湖地位,这就是名气和品牌的差别。

  所以,无论韩寒如何使出浑身解数,最多不过是受到网民的几句夸奖而已,要跻身严肃文坛谈何容易,更不用说改换“旗帜”。

  艾未未本来拥有不错的口碑,这几年可说是在艺术界、文化圈、地产圈通吃,可他却为了维护所谓的娱乐精神,也就是徐静蕾、韩寒精神,把好好的一个“批评讨论会”搞成了一个漫骂会,让很多学者大跌眼镜。他也因此被大揭老底,还换来流氓艾的称呼。

  按说他的路见不平之举应该得到赞许,结果却使他的形象受损。看来,“漫骂成名”并不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什么时候说什么样的话才至关重要,这就是场景置换学,所有以当流氓自居的文人看来都需要阅读一些历史书籍,不至于总是重复别人,结果还把原来的名气赔了进去,真是不符合经济学原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