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着力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1日 06:59 人民网—人民日报

  任德新 杨鹏程

  社会保障是国家为了预防或化解某些社会经济风险,向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和相关服务的各种制度和政策的总和。社会保障既是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的制度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制度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重要意义

  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实现社会利益和谐共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必然导致优胜劣汰,致使部分社会成员生活相对比较困难。社会保障制度秉持社会公平和正义理念,具有社会再分配功能,能够弥补市场失灵和缺陷,为困难群体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从而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全体社会成员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保证社会结构和谐转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步伐加快,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同时,我国人口结构也出现重要变化,老龄化社会迅速到来。这些情况导致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利益矛盾增多。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协调各社会阶层的利益关系,缓解社会结构转型所引发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结构和谐转型。

  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成员和谐共处。社会保障事业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由社会成员缴纳部分收入所得而形成的社会保障基金,折射出社会成员风险共担、互济互信的道德风尚,是构建

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和物质基础。建立健全利益协调和共享机制,有助于营造诚信友爱、和谐共处的社会氛围,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稳定。

  工作重点

  “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健全和完善广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十分重要和紧迫。为此,应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稳妥发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发展社会救助制度和社会捐助制度,切实帮助城乡困难群体解决生活难题,实现“先富”群体与“后富”群体的利益和谐。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结构的新变化,采取分类分层保障的方法,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尽快将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非正规部门就业人员、自主创业者等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传统就业群体与新型就业群体的利益和谐。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适应城镇化步伐加快的需要,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维护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权益,改变农村社会保障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使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积极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缺失问题,实现城乡利益关系的和谐。

  加强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拓展和扩大养老保障资金筹资渠道,确保养老保障资金增加和增值,防范和化解“未富先老”带来的沉重养老负担,促进养老保障体系平稳运行,实现代际利益关系的和谐。

  积极改革和发展医疗保障制度。扩大城镇医疗保障的覆盖面,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逐步建立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效化解人民群众的疾病风险,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