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孙涤:由齐达内的头锤谈人的管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 09:23 新浪财经

  

孙涤:由齐达内的头锤谈人的管理

新浪专栏作者孙涤。(新浪财经资料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孙涤,1979年跳级以第一名考入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院,主修国际金融。1982年留美后取得经济硕士和管理博士学位。1995年越级晋升为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商学院终身正教授。并任上海交通大学顾问教授;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等的兼任教授。2005年起任深圳发展银行的首席信息官。

  8月7日-8月13日,新浪财经把一周的时间留给孙涤。----编者按

由齐达内的头锤谈人的管理     8月10日  星期四

  文/孙涤

  轰轰烈烈的世界杯过去已有两个星期,激越的情绪也平复下去了,可心里老觉得好像受着推动,要说上几句。

  我是个准球迷,四年一度才跟着起些哄,并且敦促儿子看球。他在湾区(加州)读书,恐怕他一味读书太过单调,动员他也来关心一点“世事”。决赛那场球,实在令人瞠目结舌:齐达内转身一步、两步,姿态优雅的一顶,马德拉齐即刻翻倒在地……吃了红牌之后,齐祖满脸惶惑,踟蹰走回更衣室,莫可奈何的背影使全世界都惊诧莫名。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可思议的冲动?我故意在电话里提起这件事,儿子直称无法理解,次日复聊,还是说不可理解,他和几乎所有的人一样困惑。其后的日子,各类媒体各方人士提出各种诠释,同情的认为情有可原,赞成的甚至认为“壮士见辱,拍案而起”,痛快得很;否定的认为此举有失“足球先生”的美名,谴责的则甚至裁定这毒害了儿童的心灵。意见尽管南辕北辙,见解的基础却是简单划一,都假定齐达内的剧烈反应是在理性的控制下,经过计较盘算后做出的。 一个身经百战、自律惟谨的大师,在国家个人荣誉攸关的大赛中,不过受了球场上司空见惯的粗口冒犯,反应竟至如此暴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是一个经典的临床 EQ 病例。我感到不解的是,EQ 这个概念在国内已是家喻户晓,却没人把“不可思议的头锤”和 EQ 联系起来。八十年代初里根总统当选不久,遭人行刺。杀手后来却被轻判,理由是,虽然他平时不算是精神失常的人,但在举枪行刺那几分之一秒的瞬间,他确实是发了疯的。判决书一下,举世哗然。我当时在美国

留学,也曾对美国式的荒唐摇头不已。过了多年,阅历渐长,始感这种理由或许并非全然荒诞。其中情感智慧,俗称“情商”(EQ)者,能够提出某些支持的理由。

  人类的行为受大脑控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曾经贸然乐观,以为已掌握了人类这个中枢控制器官是怎样工作的。而现在科学界承认,大脑的功能极为复杂,它如何处理讯号,怎样传递和修正指令的机制,我们迄今不知其详,了解的程度不会超过20%。不过研究实验业已表明,不同类型的功能是在脑中大致上是分区掌控的。因此不妨以电脑来笼统地比喻人脑,使我们比较容易理解。

  人类的理性思维行为的本色是比较分析和逻辑判断。设想一下,大脑的逻辑处理集中于CPU(电脑的中央处理器,其核心功能之一的 ALM模块,专门从事量化计算——逻辑处理)。由于CPU 的速度不够快,在处理危急的状况时,往往需要启动另外一套简化程序,其专长是建立“绿色通道”,以极快的速度响应瞬间出现的状况,并传导给周边设备,形成情绪和行动。特别是瞬间突发事件关系重大,对生命构成威胁,千钧一发时,CPU 极有可能不管三七二十一,急速把任务切换到应急程序到大脑额页皮层的情绪处理中心,一个称为amygdala的杏仁体,而amygdala为争取速度,舍弃进一步推敲的要求,立即行动来对应“险情”。

  古代的智人和先民经常需要凭直觉的瞬时反应机制,来躲避动物攻击和逃脱险境。在文明的熏陶和保护之下,这类紧迫的需要逐渐减少,应急程序渐渐地被弱化了。在漫长进化过程中,人的大脑在营养、习惯和组织禁忌的影响和约束下,变得越来越倾向于分析计算,行动也更多的是在权衡盘算后才做出的。但是不可避免,人们会时不时地启动应急机制,就像保险丝短路,在停电时备用电机立即被启动一般。

  虽然在解剖生理和传导机制上还有待进一步验证,生张这种机理假说的学者中有一位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就加以发挥,把它应用到社会心理和行为科学等领域,提出智商(EQ)和情感智慧(EI)等观念,1995 年他的第一本专著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并在中国炒作甚火,搞得几乎成了时尚。该书的十周年扩展修正版将于今秋在美国出版,其中包涵了十年来行为科学家管理教育工作者的深入观察和实践经验,我们或许值得一读。

  应急程序的功用和地位在我们文明社会是怎样的呢?如果要展开讨论,势将突破本栏目的篇幅限制。我们这里仅对齐达内的头锤提出一个小小的脚注。大家不妨想像,齐达内已经感到极度懊丧,自己先前的漂亮头球,炮弹一般射向意大利球门,竟遭世界第一门将,曾是队友的布封神奇地托出,运气真是糟透了,要能锤进这个球,像八年前巴黎世界杯那样,意大利队不就即刻瓦解了?场上气氛紧张得叫人喘不过气来,马特拉齐那小子猫进一球,把比分扳平,形势丕变,现在任何事都可能发生,一个小小的闪失都能断送自己和队友数年来的辛劳和法国父老乡亲的殷殷盼望……活像一匹战马,齐达内听到了最后冲刺的号角,闻到了绝地搏杀的血腥。而马特拉齐,那个满臂刺青的家伙,一看就知道不是善类,混乱中进了一个球后变得更加亢奋。本来,干流氓活他最合适,这次却只悄悄讲了几句流氓话。到了齐达内眼里,一根烂井绳偏偏成了一条响尾蛇,扑面而来,刻不容发!大脑不堪承受,迅即将讯号处理切换至 amygdala,所有的人都惊呼起来,包括孩子们……

  齐达内情商低,还是智商不高?我们能这样轻率地责怪他吗?

  大家都知道,马有不同的类型,有所谓热血马和冷血马之分。前者适于做赛马,后者适于干农活或者拉套车。要驽马变得敏捷正如要赛马变得粘乎,恐怕都不容易。同理,对于优秀的运动员,爆发力和瞬时反应是决定竞技胜负的先决素质。从选拔到训练,更是常常以此为目的:爆发力不厌其强,瞬时反应不厌其疾。 齐达内是个完美典型,可以称之为“天才”类的竞技者。平时他舒展从容,就像是用带了丝绒手套的纤手那般抚弄足球;一遇到契机的触发,无论是闪避凶狠的铲球,或是创造刁钻的射门机会,他立即判若两人。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就此认为齐达内的作为,包括这次因误判酿成的悲剧性的头锤,一概都必然是合理的呢?那倒未必。通过有目的的训练,冷血马的灵敏度可以提升而热血马的控制也应该得到加强。大家也许还记得“兵临城下”(Enemy at Gate) 这部电影吧,Jude Law 扮演的苏军狙击手瓦西里在斯大林格勒包围战时与德军最杰出的狙击高手对垒的情节。临阵不能冷静控制情绪的斗士都先被击毙,要成就一位大师,冷血性和热血性必须要达到完美平衡。培养一名狙击手时,高度的反应能力无疑是个首选条件,之后他们必须学习自我控制能力。比如,要能平稳并减缓呼吸,把心跳降低到每分钟 30 下左右,必要时甚至做到在扣扳机的瞬间停止脉动。又如,在挑选战斗机或宇航员时也非常注重危急时的反应和控制能力,要求在巨大威胁的压力之下镇定若素,及时按准数百个按钮中的任何一个。

  戈尔曼博士所倡导的情感智慧提供了有导向的培训和管理人才的基础,无论对军人、警员、竞技人才、企业干部、操作员工,乃至学童们,都会有帮助。但是过分强调“情感智慧”的作用,或者有意无意地把“情感智慧”等同于娇饰、迎合、圆滑、鉴貌辨色、不敢表露个性,则未必有益于儿童的教育、人格的陶冶、人才的擢拔。况且,“EQ”这个概念是相当含混的,既没有科学的界定也无法量化的测度,所以建议在企业人事的管理上应该尽量慎用。

  明白了一些道理,我们能否就此评断,齐达内的头锤球到底是好还是不好?不能。因人而异,这本不该有定论的。对法国人来说,这肯定是遗憾的;对意大利人来说,这肯定是意外的收获;就我个人而言,这肯定增加了我的乐趣;对齐达内本人而言,容我揣测,不见得是件坏事。20年以后,谁还记得柏林世界杯什么?除了齐达内的“红牌头球”?不信?请问你还记得马拉多纳哪粒进球,除了“上帝之手”那粒?凭着这个头锤球,齐达内注定要名垂青史。

  对我们大家来说,我们至少多明白了一层道理:足球是圆的,人的大脑也是圆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