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国美慎趟金融地雷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7日 07:26 证券导报

  在中国,涉足金融对于一个民营企业来讲,绝对是一个布满地雷及“先烈遗体”的凶险海滩。国美如想平安抵达理想彼岸,还需一慢二看三通过,千万着急不得。

  每个见过黄光裕的人,在向我形容这个神奇的汕头小伙子时,最常用的词是“霸气”。如果加上这一个月来,他并购永乐、收购中关村等豪举,再加上常以示人的光头形象,他活脱脱就是一个商界王者。

  记得刚当记者时,有一老行尊向我讲解财经新闻的几个境界:第一层面,是简单的公司和商业新闻,看到什么说什么,有了些积累后,就可以写背后的产业趋势,到了第二层次,就可以进入到对资本市场的分析,如投融资等,再进一个阶段,就可以涉猎金融层面了,如果你有能力以金融作为切入点分析企业的每一个动作,那说明基本上你已经把握住它的命脉了。

  他给我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在业内广受尊敬的《财经》杂志,“他们写稿子,基本都是从银行入手”,二是国美,“如果你只看到它是一个大卖场,那说明你对财经新闻还没有入门,如果你一眼看出它真正的生存模式,那就可以真正地与人家平等对话了。”

  一年前,深交所旗下的媒体《新财富》曾对国美、苏宁这两上超级家电零售巨头做了一次深度调查,调查结果就是:使得国美、苏宁既获得规模快速扩张,又保持强劲盈利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商业模式实质上是一种“类金融”模式。

  所谓“类金融”模式是指,由于国美、苏宁在与消费者之间进行现金交易的同时,延期3—4个月支付上游供应商货款,这就使得其账面上长期存有大量浮存现金,并形成“规模扩张——销售规模提升带来账面浮存现金——占用供应商资金用于规模扩张或转做他用——进一步规模扩张提升零售渠道价值带来更多账面浮存现金”这样的一个资金体内循环体系。

  简而言之,“国美、苏宁像银行吸储一样,利用庞大的终端垄断渠道,在‘吃供应商’的盈利模式基础上,不断巩固和强化渠道资源,获取更多的‘垄断利润’”。

  当然,这招不是国美、苏宁发明的。四个月前,零售巨头沃尔玛申请办产业银行的要求便被美国银行监管部门驳回。原因很简单,反对者认为,沃尔玛公司的规模和实力已经够大的了,其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力不能再增强了。听证会上一位人士如是表述:“美国已经够幸运的了,幸亏安然与世通(两个因舞弊而倒闭的超级巨无霸公司)都没有自己的银行,否则真是危险。”

  再回到国美身上,完成此次对永乐及大中的并购后,它的市场份额已经将苏宁抛在了身后,但在中国,涉足金融对于一个民营企业来讲,绝对是一个布满地雷及“先烈遗体”的凶险海滩。国美如想平安抵达理想彼岸,还需一慢二看三通过,千万着急不得。

  (王二,著名财经记者,现居广州)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