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怎样衡量收入差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 10:20 南方都市报

  当期货币收入当然是收入,但那只不过是“最耀眼的收入”,只不过是收入的部分,而绝不是收入的全部。非货币收入,包括实物、福利和名誉性的收入,则是隐蔽的、常常容易被漏看的收入。无论货币还是实物,收入又分合法、非法两部分;而介于合法非法之间,还有“灰色收入”。我还是坚持,如果收入的各个组成部分比例大体不变,我们以局部收入的度量替代全部,可能误差不大。但是对于一个制度变化急速的社会经济体来说,麻烦就大了。举一个尖端的例子,那么多大贪官以权谋财的数目惊人,可是好像没有一个是从所得税环节上被发现的。仅以当期(合法)货币收入为基础算基尼系数,能反映这个转型经济的实际分配状况吗?

  还有,我们讨论收入或收入差距的时候,究竟衡量的是“总收入”,还是“净收入”?要是后者,还要涉及各种各样的“成本”扣减,麻烦又不少。其中一个问题,风险成本怎样算?比如两个都可以带来月入千元的工作机会,一个稳定性很高,几乎等于铁饭碗;另一个朝不保夕,很容易“炒鱿鱼”。如果我们不考虑风险贴水而加以区别,一概以填到调查表上的当期收入数目来算,那样得出来的基尼系数,真的可以让分析者心安理得吗?

  薛兆丰注意到婴儿的体重与成人体重的差距很大,但是婴儿终身的体重与成人的差距就小得多。我给他提供的证据,是当中国城乡隔绝的体制被改革冲开,巨量农村“剩余”劳力进入城镇从事工商业的时候,市场里一下子拥入无数收入方面的“婴儿”。在这个瞬间,收入差距很大,基尼系数很高。但是,假以时日,这个因素造成的收入差距会降低。当然,如果对农民工进城的歧视消除得快一点,这方面的改善可以加速。

  目前流行的“收入差距”分析,以“当期货币收入”——收入中的一部分为基础,不考虑风险和其他贴水(例如生活费用指数)、也没有对实物以及非法和灰色的收入有足够的统计或估计。在这个基础上得出的基尼系数及其变化趋势,并没有反映“收入差距”的全部,而顶多只是局部。这样的度量,有“best available”的好处。不过拿来讨论经济和社会问题、决定相关政策的时候,我们应该知道这样得出的信息,与实际的收入、收入差距及变动趋势,还有不小的误差。

  (作者周其仁,原刊于《经济观察报》,本报有删节)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