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中韩创新神话的破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7日 22:14 周末画报财富版

  黄禹锡和陈进两位“科学家”的“成功和声誉”都是爆发式的,

  他们得到的赞誉越多,越让人感到荒唐和寒心。

  科学创新的骗局为什么能一路蒙混过关?

  方军/文

  在中国和韩国,被寄予创新厚望的两个明星科学家研发汉芯的中国“长江学者”陈进和研究生物克隆的韩国“最高科学家”黄禹锡(Hwang Woo-suk)最近都被正式宣布为作假。上海交大宣布对其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的调查结论:在负责研制“汉芯”系列芯片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造假和欺骗行为,以虚假科研成果欺骗了鉴定专家、上海交大、研究团队、地方政府和中央有关部委,欺骗了媒体和公众。韩国首尔大学对黄禹锡进行的学术调查和惩罚早已有明确结论,韩国司法机构则进一步确认黄禹锡为整个“干细胞造假”的主谋,以盗用、私吞科研基金正式起诉黄禹锡。

  这两起事件上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又有着很大的差异,让我们仔细看看这些同与异,并试图从中汲取教训。其中最大的教训是,我们应该遵循和尊重创新本身的规律,不要让创新之外的事物影响我们对创新成果的判断。

  这两个事件最明显的相同之处都是学术作假,最大的差别则是作假手段的高下,如果可以说高下的话。韩国黄禹锡作假事件,司法调查最后确认他确为主谋,曾经要求下属研究员朴钟赫提供“质量好的”但是虚假的干细胞照片,他还涉嫌指示研究组在2005年发表于《科学》杂志的论文中捏造数据。但不管怎样,他还是有着高尖端的试验技术水准,他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数据有假,但他的科研水准并非因此一笔勾销。在韩国司法机构进行的调查发现,他的助手金善钟是最后造假的直接责任人:金善钟在2004年10月培育干细胞失败,于是就偷偷将米兹梅迪医院的受精卵干细胞混入研究组的干细胞培养皿中。如今,韩国司法机构动用测谎仪最终也没能确定两人有共谋关系。

  陈进的汉芯造假术则让人感到荒唐和寒心。他的汉芯一号至四号等各种芯片,最终被证明不过是购买MOTO-freescale的芯片,雇佣几个人把原芯片上的字用砂纸磨掉,然后打上“汉芯”字样。陈进的汉芯作假这个如此简单的骗局竟然持续3年多,获取上亿元科研基金,甚至宣称要进行产业化。相比黄禹锡只有少数学者能够判断真伪的学术数据作假,深入探究陈进这样的骗局是如何一路蒙混过关或许能让我们发现比陈进个人问题更严重的问题。

  黄禹锡和陈进的作假都有很多形成因素,比如科研制度的缺陷、科技拨款制度的缺陷、学术腐败等,但其中有一个非常明显、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利用权威。黄禹锡把韩国总统科技顾问朴基荣列为论文的共同作者。他也邀请许多外国专家特别是美国学者作为论文的共同作者。

  虽然陈进造假水平低劣,但他对权威的利用则可说精通。陈进曾经说:“只要领导和专家来现场考察,项目就成功了。” 除了各种科研立项获取学术基金外,陈进还建立了汉芯科技有限公司,宣称要把科研成果产业化,获取国家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经费支持。在5月29日的《财经》杂志上,法学教授季卫东对陈进的行为进一步阐释道:“有了这个走过场的形式,就基本上可以免去论证和审议的程序。”我们可以看到,陈进持续近4年的欺诈,对权威的利用是其中重要一环。

  黄禹锡和陈进的另一相似之处,是他们的“成功和声誉”都是爆发式的,实际上他们是半推半就地迎合了外界过高的期待,不断作假,直至最终“创新神话”被揭穿。2003年,陈进的所谓“汉芯一号”通过中科院院士王阳元、邹世昌领衔的专家组的鉴定。据现在给出的正式调查结论,汉芯一号由于其结构简单,不能单独实现指纹识别和MP3播放等复杂演示功能,为了新闻发布会上能够达到所需的宣传效果,陈进等预先安排在“汉芯一号”演示系统中使用了磨掉原字的MOTO-freescale芯片。通过鉴定之后,陈获得各种荣誉,拿到更多的科研基金,并接着推出所谓的汉芯二号、三号、四号。据报道,陈在2004年初接受采访时曾表示,2003年是其“有生以来惊讶最多的一年,仿佛所有的事情都一起冒了出来”。现在看陈进这段自述别有意味。

  黄禹锡在韩国的名声始于2004年3月,他首次利用人类体细胞克隆出人类胚胎、并提取了干细胞的论文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他的科研项目被提升为“21世纪韩国国民希望项目”。他成为韩国的国家英雄,韩国媒体也着力宣传他的研究结果是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2005年5月,韩国政府组建由青瓦台、国务调整室、科技部等8个机构的13人组成的“黄禹锡科研组支援与监督小组”,正如司法机构的调查显示的和韩国人现在反思的,这个小组对黄禹锡只有支援,并无监督。黄禹锡变成了韩国人期望国家强盛的“韩国梦”的象征。

  “先进技术领域的国家冠军项目,可产生积极的示范效果,增强国家的自信心。”英国《金融时报》在涉及中国和韩国的这两个造假丑闻的社论中指出:“不过,危险在于,人们在此类项目上寄托的希望,赋予其太大的重要性,仿佛这些项目‘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而迅速出成果的压力,也令相关人员难以抵御‘走捷径’的诱惑。”从陈进和黄禹锡两个事件中,我们汲取的教训是,应该让科学和技术创新回归其本来的位置,不应违背其规律给予过高的期望,更不能用创新之外的东西去干涉创新过程。在商业中,也应同样如此,正如几周前《周末画报》的一篇文章标题所说—“在创意之前,权力要止步”。

  链接:

  陈进事件始末

  2003年2月,陈进正式发布“汉芯一号”,作为一款高端的16位DSP芯片,它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因此陈进被上海市科委授予上海市科技创业领军人物称号,2004年上海交大将其特聘为长江学者。此后1年,陈进又开发出“汉芯二号”和“汉芯三号”。2006年1月,一位神秘举报人发布《汉芯黑幕》,痛斥陈进在汉芯研制过程中完全弄虚作假,骗取国家上亿元拨款,经查证情况属实。5月,上海交大决定撤销其在上海交大的一切职务;科技部也决定追缴相关经费;教育部也决定撤销陈进“长江学者”称号……

  2004年2月黄禹锡在《科学》杂志发表文章,宣称攻克了用患者体细胞克隆胚胎干细胞的科学难题,“向人类的治疗性克隆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

  6月黄禹锡被韩国政府评选为“韩国最高科学家”,韩国政府向其研究投入了数百亿韩元的经费。与此同时,黄禹锡还担任总统直属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等多项公职。

  2005年11月底 韩国MBC电视台分别对黄的研究成果提出质疑,并指控黄在5月《科学》杂志发表的论文中造假,此报道在韩国引起轩然大波。

  调查报告证实黄禹锡研究小组2005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完全属于造假,将两个干细胞系夸大为11个干细胞系,并且这两个胚胎干细胞也并非体细胞克隆干细胞,而是受精卵胚胎干细胞。

  2006年1月,韩国政府宣布决定取消黄禹锡“韩国最高科学家”称号,并免去他担任的一切公职。与此同时,韩国政府要求监察院对政府向黄禹锡提供研究资金等支持机制进行监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