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为了世界经济 该让意大利摘取柏林之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 01:18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评论员 唐学鹏

  本届世界杯四强的诞生,可以看作是场欧洲足球驱逐美洲足球的运动。阿根廷队被德国用点球击落,导致酷爱阿根廷轻骑兵风格的中国球迷“情感”上已经退场,他们宣称世界杯已经死亡。而伟大的法国“圣秃”齐达内让巴西魔幻四重奏戛然而止。“押宝小罗”无疑将成为中国联想集团的一次广告押宝。齐达内隐喻着法国的基本属性:移民问题(他是个阿
尔及利亚移民)和老龄化(他被认为是年迈的大师)。当他击溃被吹嘘得有点过分失真的小罗和大罗时,人们回忆起巴西艺术足球教练桑塔纳生前心酸的名言,“有贵宾票的人常常先被清场”。当时让桑塔纳悲伤的,也是法国人。

  四强中,东道主德国人已经被认为是最大热门,巴拉克的妙传和克洛泽的机敏构成了一种有威力的压迫。

意大利人处于热门轮盘里的第二位。他们的实力、运气和狡猾同1982年佐夫领衔的意大利冠军队有着惊人的相似。如果看在世界经济良性发展的份上,应该让意大利击败德国,并最终让意大利在决赛上干掉葡萄牙和法国的胜者,捧起大力神杯。

  现在的世界经济处于一个极度微妙和极度失衡的境地。美国人陷入了巨大的财务赤字之中,赤字的比例大约占GDP的7%,美国人无度的消费和微小的储蓄存在巨大的缺口,这个缺口目前由亚洲投资者来弥补(例如中国很多外汇就购买了美国国债)。可以预见的是,赤字和储蓄不足肯定让美国人不断提高利息(伯南克最近已经将利息提高了25个基点),这会给世界经济带来痛苦。萧条感开始累积,并慢慢传递。

  欧洲近年来的角色很尴尬。美国人和亚洲人,以及拉美人都有不错的经济增长表现,但欧洲人没有。欧洲很希望能更多地吸引亚洲资本,但却乏善可陈。除了投资以外,欧洲的消费一直很疲软,没有充当拉动经济的重要力量。

  根据荷兰银行经济学家Ruben van Leeuwen和Charles Kalshoven的研究,获得

世界杯的冠军有着刺激本国经济的重要作用。赢得世界杯的国家,它们的经济增长提高了大约0.7%。其作用机制是这样的,国家夺冠后,庆祝获胜的消费大规模点燃(例如对于啤酒、超市产品,以及DVD等影像产品,还有球服短裙玩具等等的消费),并且会抬升投资者信心和商业景气指数,比如获胜国的建筑业投资(体育场馆的建设和其他体育投资)会变得非常旺盛。

  这个规律从1970年世界杯以后,基本成立。仅有两个例外,一个是1974年的冠军德国,一个是1978年的冠军阿根廷,他们在夺冠之后,经济急剧下滑(阿根廷甚至进入了巨大的衰退期),如果考察1974年-1978年这一段时期,恰恰是处于布雷顿体系解体的重要动荡期。这意味着,是一种系统性风险破坏规律,而这是可以作为特例处理的。

  有趣的是,这个规律还有它的另外一面。世界杯决赛中的赢方会获得0.7%的GDP增长,但输球的一方,经济可能较上一年下跌0.3%。赢方的

股票市场总体回报率会明显好于输球国家的股票市场回报。平均来说,赢方可以产生10%的积极影响,而输球国则会产生25%的消极影响。

  可以将这条规律导入目前的世界杯赛场。四强中,葡萄牙和意大利的经济走势是欧元区里最差的。并且,葡萄牙的经济规模偏小,即使它获冠军,刺激亦十分有限。就法国而言,此前的种族暴乱和大学生对于新就业法律的抗议运动造成了某种误解,以为法国经济一塌糊涂。实际上,法国的经济增长比意大利和德国好得多,一直稳定在1.5%以上的GDP增长率。这个增长数字是意德增长率的2倍。而且,法国的实际GDP和潜在GDP之间的缺口并不大(除非进行激进的劳动市场改革,释放掉部分福利主义的泡沫)。从这个意义上说,应该把冠军的刺激因素留给德意。

  德国和意大利有一些相通的问题,比如劳动力市场弹性不足,高失业率以及低效率的金融市场资金配置水平。两者的赤字都突破了欧盟规定的占GDP3%的警戒。但是,由于德国是世界杯主办国,它已经接纳了世界杯带来的经济刺激因素。德国人的消费已经被拉起,增长上升区间已经相当有限。德国人的商业景气指数已经位于15年来最高的水平。

  只有意大利,它的经济正处于严酷的改革期。新总理普罗迪艰难的自由化改革运动急需刺激因素的到来。并且意大利有着很大的经济规模,较低的消费者信贷水平(这意味着有很大的消费潜力)和较高的储蓄率。世界杯带来的刺激消费因素,非常有助于意大利经济的强劲复苏和解决赤字难题。

  看在世界经济的份上,就该让俊美的意大利足球的球星们获得世界杯。真希望看到这些意大利人,在7月10日的柏林赛场上仰天长啸。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