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三一叫板凯雷收购徐工 > 正文
 

老总博客是自由空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 11:39 解放日报

  老总们到底能在博客上说什么?对于他们在博客上可能牵涉股价波动、企业机密、产业发展的言辞,是否应该得到控制?

  对于“老总博客”上的文字,网站没有设置太多的过滤屏障,何况,当一个网站的博客量达到成千上万之时,网站事实上也没有这种“过滤能力”。

  三一重工的执行总裁向文波这几天一跃成为产业界和网络界的双重明星,原因很简单,他前不久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为《三亿美元,三一能否收购徐工?》。在文章中,他对中国最大的机械装备集团———徐工被外资并购提出质疑,然后抛出了一个设问,即“加价30%也就是拿出26亿人民币,三一能否收购徐工?”

  文章一出,中国装备制造行业炸开了锅。向文波的博客点击率也直线上升,在所有新浪的财经人物博客中遥遥领先。但同时,指责他是别有用心炒作的声音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短文风波

  一篇博客文章,引起如此大的风波,这在中国经济界还是第一次。个中原因,要从徐工收购事件谈起。

  去年,中国机械装备界的巨头———徐工集团对外抛出绣球,为其下属全资子公司徐工机械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引来产业界和金融界的关注,包括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卡特彼勒、国际战略投资者凯雷集团等在内的重量级企业等都来参与竞争,其中就有三一重工。权衡利弊之后,去年底,徐工确定选择凯雷集团,按照协议,凯雷将购得徐工机械85%股份。

  可就在“徐工机械转让的方案是否会得到国家有关部委正式批准”还没有定论之时,6月8日下午17点28分58秒,向文波在自己的新浪博客上发表了一篇646个字的短文,题为《三亿美元,三一能否收购徐工?》,对徐工没有选择三一等国内投资者,而是低价卖给凯雷集团表示“愤慨”,文章言辞有些激动,并表示“全盘接受凯雷方案,并加价30%也就是26亿人民币,三一能否收购徐工?三一这样做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国家。”

  文章一出,三一重工有意要约收购徐工的消息就满天飞,这之后,向文波一再向媒体表示,仅是他自己提出的一个讨论性话题,而不是正式的要约收购;三一重工随后几天也发表澄清公告,称“向文波的观点是一种博客行为,表达的是个人对徐工改制的看法。”

  炒作嫌疑

  向文波在博客上发表这样的文章,是否违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原则,是一大争论焦点。

  记者从三一重工的日K线可以看出,自向文波文章公布之后的几天里,三一重工确实一度逆势上扬。这使得不少人在赞同向文波忧国忧民的心态之时,也怀疑向文波的博客文章是否还有其他猫腻。在新浪网为此专门作出的网络调查上,记者看到,截至昨天下午,在11000多网民参与的调查中,有近40%的人认为三一此举“为了炒作,趁机拉升二级市场股价”,而35%左右的网民认为三一此举是“为了自己,达到企业迅速扩张目的”,而选择“为了国家,保证重点企业不被外资控制”的仅占23%左右。

  记者翻阅今年年初正式实施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其中明确规定了多条信息披露原则,包括“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上市公司必须予以公告”,同时明确“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保证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证券行业人士认为,中国上市公司的法定信息披露体系,包括指定媒体和两个证券交易所等渠道,博客不属于这样的范畴。从这个层面来看,向文波的言论是未经董事会授权而在非指定媒体上发布的,是对会影响市场价格的重大事件进行披露,应该说已经违反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原则。

  但值得注意的是,向文波在透露这个意向时十分艺术,是以一种模棱两可的设问语气谈的。而且,三一重工又在数天后发表了一个所谓的澄清公告,这无疑会让监管部门对于是否责罚向文波或三一重工感到有些为难。至今为止,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并没有对这一事件发表明确说法。或许是没有先例可循,毕竟,博客的出现才不过1年。

  博客空间

  有人说,如果不是向文波、如果不是在2006年6月初,如果不是徐工被国际投资巨头凯雷公司并购的关键时期,如果三一重工不是上市公司,这样一篇普通博客,不会引起如此关注。但,一切只是“如果”。

  记者查看各大网站的博客名单时发现,“老总博客”确实已有“欣欣向荣”之势,在新浪、博客网、中国博客等网站上,就有万科董事长王石优博展览集团董事长单大伟零点调查公司董事长袁岳等财经界的重量级老总的身影。据了解,今年初,各大网站为了吸引博客人气,主动向众多经济界知名老总发出邀请函,请他们在自己的网站上建立博客。

  在向文波之前,“老总博客”中也曾出现过小小的风波。华为原副总裁李玉琢5月30日在自己新开的博客上发表了《我为什么离开华为》一文,而此时恰逢华为因为一名年轻员工“过劳死”而受到社会抨击的敏感期,外界很自然就把这些信息联系在一起剖析华为的功过,李玉琢的博客点击率在几天内迅速达到25万次,或许是为了避免产生更大的影响,李玉琢出面坦言自己开博客与年轻员工的“过劳死”没有任何关系,并及时删除了这篇博客文章。

  老总们到底能在博客上说什么?对于他们在博客上可能牵涉股价波动、企业机密、产业发展的言辞,是否应该得到控制?这或许还仅仅是整个博客兴起后需要对博客监管进行思索的一个小问题。目前,在各大网站申请一个博客是十分容易的,尽管在申请时,你依然会被要求点击同意其“用户协议”,其中有关于“不得传播非法内容”等约定,但这样的协议更多的是网站逃避责任的一种依托,因为对于“老总博客”上的文字,网站没有设置太多的过滤屏障,何况,当一个网站的博客量达到成千上万之时,网站事实上也没有这种“过滤能力”。

  法律专家认为,目前,国内还缺少监管包括博客在内的网络信息发布的法规。从现实来看,博客上产生的法律问题通常会涉及两类主体:一是博客主,一是博客服务的提供商。博客主是博客网页的权利人,但也可能是侵权人或违法者。博客服务提供商主要提供技术支持,包括用于存储博客网页的服务器空间和用于创建、修改博客网页的软件、模板或界面等。可对于“网页上出现了不法信息怎么办”、“对于博客上信息的违法或者侵权,服务提供商是否要负连带责任”之类的问题,业界都还没有想清楚。

  等待法律法规的健全,需要时间,而即使法律法规出台,对于日新月异的网络世界是否行之有效,也是个未知数。不少人认为,在博客世界,提倡自律显得更为重要,身为大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的老总,他的“个人博客”毕竟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个人情感表露空间。更有人直截了当地表示:上市公司老总应该很清楚哪些话可以讲,哪些话不能讲,这是在上市辅导期就应该完成的功课。

  本报记者 丁波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