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这奴那奴,不如当书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1日 11:07 红网

  如果留心观察,便不难发现,近段时间媒体上有关“奴”的“奴词”、“奴句”时不时地冒出来。诸如“房奴”、“车奴”、“证奴”等。比如“近三成房贷族成房奴”、“宁当车奴,不当房奴”、“我成了个不折不扣的证奴”等。给人的感觉好象他们仍处在旧社会“三座大山”重压之下或在重温夕日“翻身农奴把歌唱”的美好时光。

  其实,如果我们不回避现实的话,早在“房奴”、“车奴”、“证奴”等现身媒体
之前,就有诸如“钱奴”、“权奴”、“性奴”等“奴词”“奴相”在民间悄悄流行开了,只不过媒体不曾高度概括,民众也就不好明说罢了。

  如果说“房奴”、“车奴、”“证奴”等其情可悯,其况可谅,多少还属无奈的话,那么“钱奴”、“权奴”、“性奴”等则为正直的人所不耻,令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回想起那些

贪污受贿者,跑官买官者,“兴高采烈”者,起因无不是他们甘当“金钱”、“权力“、“美色”的奴隶,而一步步将自己推向罪恶的深渊的。如果他们视“金钱”为粪土、视“权力”为身外之物,视美色为“温柔的陷阱”,那么他们就不会在如日中天之时一个个“由人变成鬼”。这如其说是钱、权、色惹的祸,不如说是一些人造的孽。

  这不由地让人怀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书奴们”来。当此之时,只要识得几个字,勒紧腰带也要把古今中外一个个恩师(书)请回家,然后正襟危坐,聆听“老师们”的谆谆教诲。有人可能要说,那是因为“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了很多人的文化链断裂,迫切需要对文化链及时进行修补和弥合,但我情愿相信是那时的人们的一种文化自觉。做“书奴”是当时的时尚。

  再来看看现在,统计表明:自1999年至2005年,阅读率逐年下降,“每年读一本书”是极少数人的事。甚至有人不无伤感地说“读书近乎是一种奢侈。”与此同时,与书店异常寂聊冷清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商场、酒楼、各种娱乐场的异常火爆。对此,有识之士无不忧心仲仲。很多人不愿意做书的“奴隶”,表面上看,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必然结果,是一些人没有时间读书,实际上以我看是一种浮躁心理和急功近利思想的流露。是由于社会上对“书奴”的鄙视见怪不怪。什么“百无一用是书生”、什么“书又不能当饭吃”等等,何止挂在一些人的嘴上,早已见诸在很多人的行动上了。

  “清心莫如寡欲,至乐无如读书”。读书,虽然不能增添一个人的宽度,但却能增加一个人的厚度。游美学者薛涌说:“中国人是否阅读,将决定是世界跟着中国走,还是中国跟着世界走。”为此他还专门举例说比尔•盖茨,GOOGLE的创建人,都是因为敢于让世界跟着自己走而出头的。目前美国30%的劳动力属于“创造阶级”,不是他们追工作,而是工作追他们:各种高技术公司,都要跑到这些人聚居的昂贵城市安营扎寨,因为离开了这些人的异想天开,企业就会失去了动力,而这些人,是一定要读书的。

  在笔者看来,无论是对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来说,如果说综合实力中物质因素只是决定着实力大小,精神因素则是决定着实力的运行方向,如果说物质因素决定着经济强弱的话,那么精神因素则影响着竞争实力的持久,二者结合,才是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形象的全部内容。

  总之,这“奴”、那“奴”,期待着我们的周围多一些“书奴”。因为比起其他各种“奴”来,做“书奴”不仅投资少、风险低,从长远看,回报率也高。不像其他“奴们”、“奴类”多少有点让人找不着北。

  [稿源:红网]

  [作者:王志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