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与环保部门的新型关系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3日 02:10 第一财经日报 | |||||||||
章轲 我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最高奖项——“国家环境友好工程”,前几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 据主办方介绍,为了搞好创建工作,国家环保总局组织专家进行研究,在借鉴发达
但遗憾的是,这些获奖企业,既是“佼佼者”,也是“寥寥者”,绝大多数企业仍没有走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难循环、低效益”的怪圈。 据统计,我国单位GDP的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强度分别是发达国家的9倍和7倍。我国GDP总量仅为美国的11%,日本的22%,但每年排放的废水总量是美国的80%,是日本的4倍。正是这种资源的相对匮乏和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使得我国对国外资源的依存度日益提高。如此下去,国内的资源会耗尽,世界也难以承受,国际间资源与市场的矛盾将不可避免地爆发。 种种信号表明,我国资源和环境再也无法支撑这种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唯一出路就是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最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循环经济,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创建“国家环境友好工程”也是环境管理的一次创新。过去,我们更多地要求企业不能做什么,创建“国家环境友好工程”就是要树立和倡导先进典型,引导企业应当做什么,自觉守法、自愿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改进工作,不断减轻或消除对环境的影响。这种方式改变了过去环保部门与企业之间单纯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作者为本报北京分社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