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是普通劳动者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9日 00:53 中国经济周刊 | |||||||||
★文/萧坊 日前,教育部高校学生司有关负责人在解读就业问题时指出,大学生应定位为普通劳动者,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精英,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5月22日《中国青年报》)
还是日前,辽宁省社科联、辽宁省青少年研究会的一项联合调查显示,在年龄为10—20岁的青少年中,最受青睐的职业是老板或者商人(19%),其次是政府官员或者公务员(17.5%);此外,影视明星、自由职业者也是热门选择;而仅有3%的青少年愿意做一名“普通劳动者”。 对于这个调查,很多人“条件反射”般把它上纲上线到“教育问题”,得出“青少年对于普通劳动者的忽视和冷落与社会大环境密不可分”的结论。其实,这是一种明显带有偏狭的态度。什么叫“普通劳动者”,难道商人、公务员、自由职业者就不是普通的劳动者吗?此外,这组调查数据与“鄙视普通劳动者”存在因果联系吗?小时候,我的梦想是做一名伟大的科学家,难道这就代表我“鄙视普通劳动者”?这是什么逻辑?反而是调查者,把商人、公务员和普通劳动者分门别类地割裂开来的做法,值得商榷。 孩子们不愿意做一个普通劳动者,希望能够成为出人头地或者有所作为的“汉子”,并没有什么错。从调查结果里,实在看不出我们的教育又出了问题。难道我们的教育就应该鼓励孩子只做一个普通人,鼓励他们碌碌无为吗?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不需要杰出的人物引领历史潮流,而这些精英,正是经过社会这个淘汰机制层层筛选出来的。作为社会的个体,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未来成功、幸福;而祛除感情、思想因素,那么,得到尊重、享受物质显然是幸福的一个重要指标。 正因为像比尔·盖茨这样的商人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并获得最大限度的尊重,他才会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偶像;也正因为明星是那样光彩夺目,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还能为人们送去笑声和欢乐,孩子们才会选择“另眼相看”。这一点,与我们小时候崇拜科学家没什么分别。 社会观念的多元化,让孩子们在职业上有了更多的选择,也有了更多的途径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按理说,这是一件好事。可是,偏偏有人据此认为现在的年轻人正在堕落,认为他们没有了理想。我想,抱这种狭隘观点的人,不是落伍者,就是伪君子。 选择什么样的职业、生活,拥有什么样的憧憬,这是一个人的自由。有人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认为这种恬淡的普通人生活是自己的理想;有人愿意投入到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去,通过努力搏求成功,认为“不愿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有人认为“家庭生活”最重要,柴米油盐才是人生的全部;同样,也有人把影响和改良社会当作自己一生奋斗的目标。他们的选择都没有错,谁也没有权利去指责他们。 有句老话说得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最重要的不是有意引导他们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而是,要引导他们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