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中国崛起的意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2日 19:00 经济观察报

  大卫.伊格内休斯

  胡锦涛主席日前在华盛顿的访问在国会议员之间卷起了一些怨言,他们抱怨中国目前向世界出售的商品数量太多了,美国有线新闻网的评论员道布斯(Lou Dobbs) 甚至将这个现象形容为一场“红色风暴”。可是,未来25年里,我们将面对的一个更大的威胁,是中国会消耗掉全世界太多的资源。如果现有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发生改变,这将会酝酿成一个对石
油和其他稀有资源无休止的争夺。

  地球政策研究所的主任——莱斯特·R·布朗(Lester R. Brown)在他的新书《B计划2.0》里,就中国未来的消费能力描绘出了一组令人震惊的估算数据。在书的开始他就指出,目前中国已经取代了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基础资源最大的购买者。按总量计算,中国比美国消耗掉更多的大米、肉类、煤炭和钢铁。只有在石油的消费上,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2004年的数据显示,美国的使用量是中国的3倍。

  即便是中国这样惊人的发展速度,其在人均消耗量上依然远远落在美国的后面。美国人继续在超量地吞噬着世界的资源。但毫无疑问的是,中国继续的发展和繁荣,必将把它的

生活质量推向美国的水平,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布朗的推算会变得不可思议。

  让我们从列出的一些关于收入和人口数量的基本假设开始吧。布朗认为,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每年8%的水平,到2031年,它的14.5亿人口所享受的人均收入将达到美国2004年的水平。如果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和今天的美国类似,这意味着什么呢?

  布朗从基本的商品说起:从小麦开始,如果中国的人均消费数量和今天美国的水平一致,那么到2031年,它将会吃掉全世界小麦产量的2/3;如果中国人使用纸张的数量和美国相似,2031年中国的纸张消耗将会接近今天全世界纸张年产量1.6亿吨的两倍之多;如果中国人和美国人一样,每4个人中拥有3辆车,中国会有11亿辆汽车,比现在全世界汽车总量还要多出近40%;还有,如果中国消耗石油的数量和美国一致,2031年中国每天会用掉9900万桶原油,大大地超过了今天全世界的石油产量。换言之,如果中国像美国这样消耗资源,世界上就剩不下任何资源了。

  但是中国人肯定不会在这些资源的适用量上达到美国目前的人均水平。这才是布朗真正的观点。他认为,中国对商品巨大的需求将改变当今的经济发展规律;商品价格的高涨会把世界经济推向一个不同的增长轨道上去。那时候,提高生产数量所要求的能源投入会变得比今天少。新的科技还有食品的来源会改变现有的供求关系。未来非得是这样的,否则世界将面临一个资源战的时代。有人说,

伊拉克之战和传言中的伊朗之战就是未来资源战的先驱,可是我对此表示怀疑,我甚至希望伊拉克的问题如果仅仅是为了石油这么简单就好了。

  我们很容易就可以批评布朗消极的预测。借用经济学家的术语“其他因素不变”,他的预测都是简单的直线推算。可是我们都知道“其它因素”永远都会不停地改变。世界经济中的变量每时每刻都在随着供求信号改变着。但是在这里,我再次认为这才是布朗真正的观点。像他书里所说:“西方的经济模式,也就是这种基于不可再生能源、围绕机动车辆、一次性用具的经济,将不会是2031年14.5亿中国人的经济。”

  世界期货市场已经就中国崛起的意义(以及美国近期面临的挑战)发出了信号。原油每桶价格这周突破了70美元的关口;黄金的价格——一个衡量投资者对通货膨胀以及经济稳定状况的标尺——在过去4年翻了一番;银价涨得更快,目前价格是2002年的3倍。据经济分析师小菲利浦·弗莱杰(Philip K. Verleger Jr.)的分析,投资者越来越意识到了供求的压力使商品期货成为了比

股票和债券更为安全和赚钱的新投资。

  胡主席在华盛顿的访问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未来25年最核心的地缘战略问题上:怎样把一个新兴的中国带入世界经济。

  (本文由《华盛顿邮报》提供中文版权。张一帆/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