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秀生(媒体从业者)
山西财经大学为庆祝今年建校55周年,开始大张旗鼓的校庆筹备和宣传攻势,校庆开支巨大,有关负责人坦言,靠师生捐款只能解决资金的一小部分,还得指望政府支持,“最后实在没办法就贷款”。(4月14日《北京青年报》)
“贷款也要办校庆”使山西财大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把校庆搞得热闹些,这无可厚非,但山西财大并没有雄厚财力,却为何砸锅卖铁也要搞校庆呢?
市场经济搞了这么多年,普通百姓都懂得赔本买卖不做的道理,作为一所财经大学,该校不至于连起码的经济头脑都没有吧。更值得关注的是,类似的校庆层出不穷,而且手法惊人相似———为了校庆体面排场,穷尽办法,而强令师生捐款是最常用的招数———在这背后,除了通常的虚荣攀比外,有没有更深层的原因?
该校领导将校庆视为“凝聚全校智慧、凝练财大人精神、提升学校知名度的一次重要机遇”。前两句是套话,“提升知名度”才是关键。
知名度的评价标准是什么?是内在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与学术氛围,还是看上去很美的门面包装?难道拼尽全力轰轰烈烈办一次校庆,学校的知名度就上一个台阶了?
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在近年的高校扩招中,评价高校的标准渐趋硬件化———看重师生人数、教学规模、基建设施等硬性标准,而忽视了“软件”的考核。如今高校热衷于“面子工程”,并非他们不知道“内功”的重要性,但“内功”修炼需要时间,远不如硬件的陈列彰显成绩。基于此,不少高校喜欢举办豪华气派的校庆等活动,因为这种方式更容易向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展示学校的辉煌成绩———至于学校“内功”是否得到提升,广大师生有什么看法,并不重要,因为评价高校好坏的决定权并不在他们。
不够科学的高校评价体系,必然催生功利的校庆。山西财经大学并非没有经济头脑,而是“聪明”地在迎合目前的浮夸风,以为校庆举办成功,获得领导肯定,就意味着有了政绩,利益驱动下,他们怎能不“毕其功于一役”呢?所以,要杜绝类似贷款办校庆的荒唐事,根子还在于高校评价体系趋向科学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