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美国参议员北京之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8日 19:33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尔山

  美国最有影响的报纸是哪一家?在一家新闻学院的课堂,一个学生这样提问,并且引起周围不少同学的会心微笑。他们大概已经发现美国跟中国一样,有很多报纸,所以希望得到一个简单答案,以后只要关注这个报纸就好了。

  但这个问题还真没法给出一个简单答案,接下来就以美国各大报纸对最近美国两党三位参议员访华的报道为例,证明美国报纸各有一套观点,只看一份报纸不可能了解美国人怎么看事情。其中包括法新社的报道,因为也在美国报纸发表,所以记录在内。

  美国参议员的访问从3月20日开始,为期一周。其中北京三天,对于北京之行,美国人是这样报道的:

  3月21日

  “U.S. Lawmakers to Press China on Currency”(美联社;一个有趣细节在于,“press”这个动词在美国英语当中是指有人做了错事,现在要使劲把他拉回正确轨道上。也就是说,在美联社看来,中国在货币问题有做得不对的地方,现在美国立法者要去中国说服他们改正错误。)

  “Chinese Charades”(《亚洲华尔街日报》。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份财经报纸,不过,要想理解他们为什么摆出这样一个不偏不倚的标题,大意是“中国迷局”,大概还要知道,这份报纸在美国被认为“pro-China”。另一份带有这个标签的大报叫做《纽约时报》。)

  3月22日

  “U.S. senators push China over Currency and Trade”(《亚洲华尔街日报》,大意是“美国参议员敦促中国关注货币和贸易问题”;注意,在美国英语里面“push”是一个中性的动词,没有暗含对方犯了错误而要迫使他改正的意思,跟“press”不同。)

  “Senators Press Beijing on Yuan; Lawmakers threaten to impose 27.5% import tariffs unless China revalues its currency”(《洛杉矶时报》;那个带有批评色彩的“press”又冒出来了。)

  “Sen. Graham to press China on currency controls”(美联社;还是“press”,跟之前他们的用词保持一致,倒是符合每个新闻机构都有相对固定的一种观点的规律。也应该这样,不然谁还看得懂?)

  3月23日

  “Caterpiller CEO assails anti-China trade efforts by U.S. lawmakers”(美联社;原来,这位CEO在美国制造商的一个集会上说,美国国会的保护主义分子如果要给中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并且得逞,很可能给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后果。显然,他不认为中国做错了什么,反而认为两位参议员是保护主义分子。相比之前的报道,美联社这回似乎相当克制,没有在标题使用暗含对错判断的单词。)

  “Schooling China in the American Way; Senators Preach Free Trade and Speech to Lukewarm Hosts”(《华盛顿邮报》;关键词在于“schooling”、“preach”和“lukewarm”,大意分别表示“训导”、“传教”和“并不感冒”,其实相当富有情绪,在读者眼前几乎已经勾画出训导主任正儿八经企图给学生讲道理,而学生都在台下翻白眼表示不耐烦的场景,放在财经版格外引人注目。不过,暂且不管从新闻学角度看这样做是不是合适,很显然地,这份报纸也不认为参议员就是正确的,而中国就是错误的。)

  “Cat chief: China effort risks recession”(《芝加哥论坛报》;“Cat”是前面提到的那家公司的缩写,说的是同一个事情,只不过标题用词更明确,直接说明干预中国的后果就是“衰退”。)

  “Senators in China for talks on currency exchange rate; South Carolina's Graham: 'This is a defining moment for Sino-U.S. relations'”(《今日美国报》;除了复数的“talks”,还有其中一位参议员的直接引语,强调这是关键时刻。看来这份报纸觉得最大的新闻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在于宣讲他们的主张,除此以外没有流露谁对谁错的看法。)

  “China Tries to Charm Couple of Senate Skeptics”(《纽约时报》,大意是“中国努力打动参议院的怀疑论者”;还记得吗,这份报纸也有“pro-China”的名声。)

  3月24日

  “On China visit, US senators tone down tariff talk”(《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第一句话是“They came. They saw. But rather than conquer - they began a 'process of careful rumination'”,关键在于分号后面的部分,他们开始了一个“反思过程”。报纸的看法已经很明显。)

  “U.S. steps up pressure on China to deal with trade tensions”(美联社;又来了,还是认为中国做错了,美国要来纠正,只不过换了名词形式的“pressure”。)

  “Commerce chief takes US trade pressure to Beijing”(法新社;没有流露谁对谁错的看法,毕竟大家都知道美国商务部长要来中国做什么。)

  “Leading the News: China tariff bill is on the agenda for U.S. - Outlook for vote is unclear as sponsors return from Beijing”(《亚洲华尔街日报》;跟这一天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论调差不多。)

  举例结束。现在应该相信了吧,哪怕看着同样的人和事发生,美国各大报也会看出不同的结果。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