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流动的财富和永恒的价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 14:25 21世纪经济报道

  梁 捷

  中国的公益传统式微已有几十年。很多有名的善堂善人医院机构都渐渐从人们思想中淡出,这说明有着什么样的赚钱方式也就有着什么样的花钱方式。故而我阅读这本《财富的归宿》,名义上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读来句句触及中国问题的伤心处。

  无论中外,现代公益基金会都是由富人支持的,总得有钱才能花钱。即使直接操作基金的人本身没什么钱,他也要那样四处募集资金,先聚财后散财。所以很多人觉得公益基金或者各类非政府组织(NGO)都不那么干净,但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对NGO的运作都有一套严格管理体制,NGO往往比企业甚至政府更透明。

  财富的运作,眼下对于国人还很新鲜。中国的富人往往一夜暴富,不像西方的富人勤俭积累多年,那样对财富本质才可能了解更深。故而中国很少有人能像洛克非勒或者比尔·盖茨一样坦率地承认自己的财富,并捐赠大型基金,投资于公益事业。同时,中国的法律体制尚不完备,富人对此也心怀疑虑,不敢堂堂正正地捐赠公益事业。纵使他们有关怀社会的理想,尽管他们也可能相信“拥巨富而死者以耻辱终”,但也许终究不敢拿出这些钱来。

  可这个社会真的需要公益基金。最显著的一个领域就是教育。现在中国大学里已多半有奖学金了,老师们总会安慰学生说,不要担心学费太高,总有办法减免或者贷款,还有那么多奖学金助学金呢,一进一出,学费就显得没那么高了。这是一种调节收入分配的方法,可国家一般只提供部分奖学金,不能面面俱到。现在五花八门、名目繁多的奖学金多半是由个人或者机构提供的,这些从四面八方汇拢而来的资金对中国教育起了极大的支撑作用。若是放在美国,作用就更清楚了。美国的大学不仅为自己国家的学生提供奖学金,还为全世界的学生提供奖学金。无数中国学生就是拿了美国人捐赠的奖学金才有机会赴美求学,这对全世界的教育体制都有深刻影响。

  除了教育,医疗卫生、科学研究和文化艺术也多半是只见投入,不见产出的,但它们对我们长久的福利至关重要。医疗与教育,一个靠近生命终端,一个是生命初始,都是体弱无能、无所依靠,恐怕也是中国人一辈子最担心的两件事情。近年来,中国的医疗和

养老保险改革都出现了一些问题。农村人口本就得不到什么保障,城里的人能完全依赖的医疗保障也开始减少,转而向市场化过渡。盖茨和老洛克非勒都坚信“病先于贫”。在美国,若是身体健康,就有可能通过工作逐渐提高自己生活水平,摆脱贫穷。我国解放前最著名的协和医院是拿洛克非勒基金会的钱的,后来所受的冲击也人所共知。现在
医疗体制
陷于困境,医药费高得惊人,政府又无法拿出一个全面保障居民健康的医疗方案,那么居民的健康还能由谁来保障?

  多数知识分子和纯粹艺术家的清贫,多数人都很清楚,我们已经听过太多让人黯然的故事。搞理论研究除了贴进自己的心血,还需要钱,买资料买设备做实验都需要钱。国家提供了一部分基金资助,搞得每年大学和研究所里都为申请这些基金而明争暗斗。可这些基金不过是杯水车薪,又由于跟国有企业缺乏内在激励机制一样的原因,没有人会深究这些科研基金投下去的真正产出,导致这些基金的实际投入产出效率并不高。这些资助的资金不是从个人口袋里掏出来的,所以一般人也不在乎它花到哪里去,又换得了什么东西。结果就是很多掌权的学者靠着课题经费致富,可落后的基础理论研究仍然落后。

  这些事情都是可以由公益基金来运作的。公益基金是政府之友,是公民之友,是政府力量不及之处的重要补充。钢铁大王卡耐基在百多年前写过一篇“财富的福音”,被广为流传。他的观点很直接,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第一,财富的集中造成贫富差距扩大是文明进步不可避免的代价;第二,富人对社会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第三,剩余财富在生前就捐赠给公益事业,这是比死后捐赠或者传给家族子孙更好的选择。

  很多人会不同意第一点。但有趣的是,恰恰是那些文明还不怎么进步的地方,贫富差距比发达国家还要大。法律制度的不健全造成很多寻租和暴富的机会。这些人并非靠着自己的努力积累巨额财产,也完全没有意识到他们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这几十年来,人们已经习惯把一切献给国家,再向国家索取一切,有问题找组织,个人的社会意识已被抹得干干净净了。

  甚至国家和政府都没有做好相应的制度准备,来面对国内近年来突然兴起的公益基金和NGO。没有相关法律,没有相关政策,大家仿佛面对一个怪物。这些都使得基金会在中国的发展举步维艰。

  好在很多专家学者甚至年轻人都有强烈的奉献信念,如同当年武训乞讨兴学一样的信念,这在中外都是一样的。经济学家茅于轼指导山西龙水头村成立了“龙水头村民扶贫基金会”,帮助很多村民脱贫致富;田惠平在十多年的时间里,艰难地维持“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主要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服务和援助;廖晓义创办“北京地球村”,从事环保宣传和服务。现在,各种各样的基金会正逐渐在中国兴起。

  其实基金会是政府的补充和延伸,也是每个公民实践自己社会关怀的重要方式。亚里士多德就论证过,一个好的社会,一个好的公民,必须要有社会感,每个人都应对社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来,因为这是我们共同生活的社会。公益基金会关注贫穷,关注弱势群体,关注人类更长久的利益,但并非直接进行收入再分配。而是通过对教育、医疗、科学、艺术等领域的资助,扶持对人类未来至关重要的项目来全面改造社会。

  从宏观角度来看,人类连续不断制造出新的财富,而现有的财富也不断在每个人之间流动。让财富流到最需要它的地方,让社会变得更好,这是财富最好的归宿,也是多数人的愿望吧。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